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实践研究
伊宏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葫芦岛市 125105
新时期大学生作为“强国一代”,其思政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更关系民族复兴与国家未来。然而当下的思政教育中存在明显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不重视。与此同时,传统优秀文化当中的诚信、“家国同构”“知行合一”等优秀的思想,与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目标呈现高度契合,但通常被局限在单一的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育人的价值。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成为探讨的关键。
一、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与日常思政教育内容的契合
(一)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思政教育内容中的融合并非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基于价值内核的深层共鸣所呈现出来的育人优势。传统文化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将“修身”作为一切起始的起点,思政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作为一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关注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等。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都关注人道德品德的培养,指向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勤奋好学”的新时代青年。
教学方法的互补性
传统优秀文化当中有很多的经典,比如文化方面倡导“知行合一”(王阳明),顾炎武强调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统一,所以提出“经世致用”。这凸显出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优势,这些理论至今仍旧影响着无数青年。思政教育的日常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要求教育内容在生活中的执行与落实 [1]。二者的结合能够为日常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方法。传统文化当中的“家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等等精神,是中华民族沉淀千年的文化基因。将其融入日常思政当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可以给新时期意识形态的“躺平”和“内卷”等消极心态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
(-) 构建“生活化”的教育场景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一代一代的传承,凸显出“活在当下”和“知行合一”的日常生活特征,高校在新时期的教育需要打破“课堂→讲座”的教育形式,尽量将传统元素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微场景”当中,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某高校打造“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念来打造“宿舍文化”,在学校内开展“礼文化”的实践。在环境营造方面,高校在宿舍公共区域设置区域角,摆放《弟子规》《颜氏家训》等经典摘录,并且在上面粘贴“轻语、轻步、轻拿放”的“三轻”公约;在宿舍内每月评选“礼仪之星”,表彰的人物对象是主动帮助室友、主动化解矛盾的学生。通过朋辈引导分享心得来化解宿舍冲突。在传统节日,为让优秀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来,在中秋、冬至等节日开办“宿舍雅集”,通过“共食月饼”和“合包汤圆”等活动,汇聚学生的力量,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家和万事兴”等理念,通过日常生活场景践行思政教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
(二)打造“体验式”教育载体
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往往源于“沉浸式”体验,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等载体展开,设计出可触摸、可感知、可参与的教育活动来深化学生的体验,在“知行合一”中体验和感悟。比如某师范学院通过联合当地的非遗传承,开设“扎染里的家国”“木雕匠心·我”的实践课程来实现沉浸式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与实践活动,学习扎染中的“绞缬”技法,学习扎染中“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精神;在木雕学习中领悟匠心精神,感悟工匠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以及内涵。或者可以通过主题创作来让学生有更深的体验,比如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乡村振兴”的主题,并且在展览中讲解创作理念。最后可邀请非遗传承人讲解坚守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守正创新”的意义。这样的活动打造了“技艺→文化→价值”的知识链条,将传统文化内化为精神需求[3]。
(三)数字化赋能开发教育产品
在“Z 世代”,学生数字认知习惯十分成熟,高校可借助新媒体、VR/AR等技术来将传统文化转化成为可传播的、可共享的数字产品,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以及参与感,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悟。比如某高校开发了“数字文化护照”的小程序,学生“每日一典”和“每周一践”等,完成可以在小程序累积“文化积分”。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的社群,让学生在线上分享自己的感悟,形成“互助学习”的氛围。数字化平台反馈学生参与活动的偏好,再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来给学生精准推动学习内容,这既可实现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将日常思政贯彻到底的表现。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的“源头活水”,可随取随用,但精髓仍旧需要提取。通过构建场景、文化浸润以及数字赋能等途径的运用,让传统文化精髓进入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精神养分。未来高校的日常思政教育还要进一步探讨实践活动的展开,让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在日常思政中活过来。
参考文献:
[1] 胡培培 . 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J]. 高教学刊 ,2025,11(13):169-175+180.
[2] 宋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J].经济师 ,2025,(04):207-209.
[3] 赵丹 . 红色音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中国音乐剧 ,2025,(01):134-137.
基金项目: 2024 年度辅导员专项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