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作者

张萍

日照市岚山区实验小学 276807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碎片化问题难以实现知识体系构建及能力培养,大单元教学作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主题贯通、内容整合与能力递进,期望能够打破教材限制建立更为科学合理教学体系。探究聚焦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教学设计优化路径、资源整合策略与评价体系构建,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优化

大单元教学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展开,遵循整体规划、主题贯穿、阅读引领原则构建教学框架,教师需从学情出发梳理单元内容联系,确立单元主题制定单元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群。在此过程中教师转变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单元教学设计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实现文本间关联使各篇章形成有机整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建构知识网络,形成思维结构提升语文素养,课例实践表明合理规划教学时长优化教学环节,融入思维导图、概念图等认知工具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还需注重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开发,包括拓展阅读材料、学习任务单等确保大单元教学高效实施。

课堂教学优化强调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活动为主转变实现课堂结构重组,教师应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问题意识形成,组织多样化学习活动如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技能。注重学习过程指导关注学生思维发展,适时提供支持与引导强调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内容联系,挖掘文本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突出单元主题避免碎片化教学,通过整合课内外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趣味性与实效性。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二、教材资源整合,学习方式转变

教材资源整合作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重要环节,需从单元主题出发挖掘拓展各类学习素材,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寻找文本间关联点,构建知识网络,立足课本资源向外延伸,融入经典诗词、名家散文等补充材料丰富学生阅读视野。注重多媒体资源运用,结合图片、音频等形式创设生动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社区资源也成为重要补充,通过博物馆参观、民俗调查等活动拓展课堂边界,实现学校与社会联动。家庭资源亦不能忽视,通过亲子共读、家校合作等方式形成教育合力,学习方式转变则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教师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思考,组织多样化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主题辩论等促进思维碰撞。注重过程性指导关注学习策略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能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等课文,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展开,教师应当从单元主题中华智慧入手整合多元资源。针对《古诗三首》,除了教材中《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诗外,教师还应当补充同主题古诗如描写元宵节欢庆景象诗作,清明思乡诗篇等,帮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同时引入古诗背景故事如王维思乡经历、王维诗歌特点等背景知识增强古诗理解。《纸的发明》《赵州桥》课文则能整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关资料,引入赵州桥建筑结构图解,组织赵州桥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智慧。学习方式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中华智慧寻宝记主题探究,小组合作收集传统发明创造资料制作中华智慧展板,古诗学习采用诗词接龙游戏,学生轮流背诵应景古诗培养古诗积累兴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评价体系构建,学习效能提升

评价体系构建需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应确立评价目标,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制定明确标准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等方面。应丰富评价主体实现师评、生评、家长评等多方参与,形成全方位评价网络,应创新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全过程表现。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作业分析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则通过单元测试、项目成果等方式实施,开发多样化评价工具如评价量表、学习档案袋等全面记录学生发展轨迹,同时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后续学习。优质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增强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语文学习效能持续提升。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围绕美丽中国主题展开,教师应当构建美丽发现家评价体系设计多元评价方案。针对《古诗三首》学习创设诗韵飞扬评价项目,学生通过诗歌朗诵、诗意绘画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同学互评优美朗诵表现,教师点评古诗理解深度。《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课文学习后,开展美丽中国地图项目评价,学生分组完成不同地区介绍制作立体地图,展示中国各地风光,评价中注重学生资料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综合考查。语文园地环节设计美文分享会,学生推荐描写中国美景美文解说推荐理由,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全单元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完成美丽中国我知道电子小报展示学习收获,教师、家长、同学共同参与评价。

结论: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表明,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显著优势,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能力明显提升。教材资源整合拓宽了学习视野,学习方式转变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多元评价体系建构促进了学习效能提升形成良性教学循环。未来教学实践中应继续深化大单元教学探究,探索更为有效教学策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芹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J]. 智慧少年 , 2023(33):0019-0021.

[2] 崔苹. 学科实践引导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探索[J]. 教师 , 2025(13).

[3] 吴德梅 .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考及实施策略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4(2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