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研究

作者

王娅娴 聂云清 杨倩文

济南市技师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0 济南理工学校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一、引言

情绪管理能力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外在体现,正确掌握并运用情绪管理能力,是个体成长发展阶段的“必修课”。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育和德育活动,有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本文以中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为切入点,立足探究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从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对策,以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全面了解自我、理性定位自我,学习管理和调适情绪的方法,从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二、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缺失的成因分析

本文以轨道交通学院为个案,为了解学生群体的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在轨道交通学院学生群体中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由于学制不同,采样以各年级中专生为主,订单班大专生辅之,一、二、三年级人数比例为 1 :2 :2。为保证数据的权威性,也对任课教师、班主任老师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多层面观察和分析,发现了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引导探究其改善方法。

(一)自身因素

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与自身生理、心理的成长发展规律息息相关。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过渡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想敏感、情绪不够稳定,思辨能力不强,缺乏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因此,在面对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压力和挑战时,他们往往难以有效管理和表达个人情绪,导致影响学习生活、辐射人际交往。职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棘手的校园霸凌、心里抑郁等痛难点,论其本质,都是由于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缺失所导致的。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期望值和家庭结构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更有益于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然而,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是没前途的选择,对子女的成长不抱希望,缺乏对孩子情绪动态的引导和反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此外,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父母离异、父母再婚等,都会不同程度导致孩子性格偏执,看问题消极极端,进入职校后思想懈怠、行为放纵,进而影响其情绪管理能力的形成。

(三)学校因素

1. 个体专业性、阶段性差异

中职教育具有专业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轨道交通学院的运营专业对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而信号专业则相对理性严谨、逻辑性更强,专业性差异导致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此外,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也不同,具有阶段性。中职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时可能尚未适应新环境,情绪管理能力有所缺乏;而到了三年级阶段,学生虽然逐渐摆脱青春期敏感阶段,情绪表达能力显著提升,但由于面临升学或就业压力,易感到困扰和迷茫,缺乏情绪调控的合适途径。

2. 学校管理重心偏差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侧重常规管理,忽略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引导、自我情绪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 ( 如学生的成就动机、求知欲望、责任感、自信心、自主独立性等 ) 的培养,制约孩子的个性发展、思维发展,甚至使其产生厌反情绪,这与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初衷背道而驰。

3. 教师关注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少数任课教师可能认为学生素质培养属于班主任的工作范畴,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情绪管理的引导和反馈。此外,即使班主任天天接触学生,但如果缺乏深度沟通或方式方法不得当,同样无法走进学生内心,导致部分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缺失。

(四)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当前,虽然职业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但仍存在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认可度低的现象,这可能导致中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情绪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取向混乱也会影响中职学生甄别善恶的能力,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会使学生迷失思辨方向、淡漠情绪价值,进而影响其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

针对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缺失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一)加强情绪情感教育

1. 教学渗透情绪情感教育

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中明确设立了情感目标,旨在强化学生求知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深入挖掘蕴含的积极情感因素,注重道德认同和文化熏陶。通过增强学生的积极正向情绪体验与反馈,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目前各职业院校逐渐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会、主题活动月等为契机,结合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情景趣味活动,比如在国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重温历史文化、加强文化自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情绪情感教育。

2. 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育人管理工作的始终,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此,广大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锤炼,展现良好的素养和品质。同时,教师应合理表达自身情绪并科学调控学生情绪,通过“言传身教”给予学生正面引导。这种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逐步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二)重视家庭教育

研究调查表明,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更加愿意表达内心情绪。除了学习和成长,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多创造与孩子情感交流的机会,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异常并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正确调控情绪。

结语

本文以轨道交通学校为个案,通过对轨道交通学院不同层次学生的调查,以及对部分任课教师、班主任老师的访谈,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弱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中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全员协同育人的局面,更好地实现育德、启智、润心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赋予职业教育以人文色彩,体现了关怀温度和德育深度,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管理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 何莎薇 , 张静 . 中职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 ,2022(05):104-112.

[2] 谢雨希. 中职生情绪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华师范大学,2019.

[3] 董建红.情绪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作用的研究 [J].科技信息,2004 :161-162

[4] 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04) :116-118

[5] 张素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困难分析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