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

作者

胡潇文

四川省广安加德学校 638500

摘要:本文聚焦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跨学科融合及项目式学习应用方面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存在学科壁垒明显、项目设计缺乏深度等问题,接着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涵盖明确核心素养目标、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设计驱动性问题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最后通过具体实践案例,以小学数学五年级西师版教材与语文教材的跨学科整合为例,详细阐述项目式学习在真实情境中的实施过程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可借鉴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思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引言: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融合,通过真实项目的实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学科界限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科壁垒明显,跨学科融合困难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各学科之间存在明显的壁垒,教师往往专注于本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缺乏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合作的意识与机会,例如在讲解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时教师仅从数学角度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很少将其与语文学科中的阅读理解、信息提取能力相结合,学生难以意识到数学知识在语文学习情境中的应用导致知识迁移能力受限,无法形成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应用形式化,缺乏深度

部分学校虽然尝试开展项目式学习但存在形式化问题,项目设计缺乏对核心素养的深入思考,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置,例如一些数学项目式学习仅停留在简单的数学计算或公式应用层面,未能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和其他学科知识无法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欲望,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真正提升核心素养。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衡量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对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忽视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的收获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策略

(一)明确核心素养目标,精准定位学习方向

在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项目式学习应达成的目标,例如在数学学科中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教师应根据这些核心素养结合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如语文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确定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学习成果,通过明确目标使项目式学习具有清晰的方向,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发展核心素养。

(二)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促进知识整合

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挖掘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西师版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可以与语文、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可以与语文中的说明文阅读相结合,数学教师与语文教师共同备课,设计一个关于“校园植物园规划”的项目,学生在项目中既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不同形状花坛的面积,又需要运用语文知识撰写植物园规划说明阐述规划的理由和依据,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有机整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设计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驱动性问题是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它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学习中,驱动性问题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挑战性,能够整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个“家庭理财规划”的驱动性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数学中的小数乘法知识计算家庭各项开支,同时结合语文中的表格制作、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技能,制定一份合理的家庭理财规划方案,这个问题既涉及数学计算又与语文的表达和数据分析能力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习效果

为了全面衡量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的表现,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沟通交流能力等,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如项目报告、作品展示等,评价标准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案例

(一)项目主题:“数学与语文的碰撞——校园诗词长廊设计”

1.项目背景与目标

本案例结合小学数学五年级西师版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以及语文五年级上册“古典诗词”单元内容,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项目让学生运用数学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知识,结合语文诗词文化,设计并制作一个校园诗词长廊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审美能力、文化素养以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启动阶段:教师通过展示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图,引出“校园诗词长廊设计”项目,向学生介绍项目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明确小组分工。

知识储备阶段: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五年级上册“古典诗词”单元内容,赏析经典诗词讲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表达。

设计规划阶段:各小组根据诗词内容确定长廊的形状和尺寸,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和体积估算成本,同时结合诗词意境设计长廊的外观装饰、诗词排版布局等,绘制设计草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交流讨论,运用数学和语文知识进行优化。

模型制作阶段:学生根据设计草图利用卡纸、木材等材料制作诗词长廊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数学测量和计算技能确保模型的准确性,运用语文知识为长廊撰写诗词介绍和解说词增强模型的文化氛围。

展示评价阶段:各小组展示诗词长廊模型进行项目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设计思路、数学计算过程、诗词文化内涵等,其他小组和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项目成果与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还深入理解了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语文素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学生设计的诗词长廊模型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文化氛围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好评。

结束语: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进行验证,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静.面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10):50-52.

[2]林少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跨学科主题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J].师道·教研,2022(8):64.

[3]佘晓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模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6):155-157.

[4]钟莲娇.面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探究[J].2024(11):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