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王晓花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中学 737100
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规律来进行创新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需要保证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空间通过课程主动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映射到自己生活中,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为此,教师需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新的实践策略,为学生展开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通过真实的体验,将美好的品质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一、利用主题明确的辩论赛助力学生思维成长
想要更好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具有互动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确立合适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围绕着自己认知范围进行探讨。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可以预设辩论赛,让学生们课前利用多媒体或者图书室书籍收集资料,汇总挑选,集思广益,来丰富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一过程在分组完成中,也可以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获取的学习资料,并对自己的论点进行筛选、提炼并一一总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辩论的本质,帮助学生掌握辩论赛的辩论逻辑以及比赛规则,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思辨中,对辩论主题产生清晰的学习认知。同时,这种方式也是现代教育所极力倡导的实践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
一般来说,课堂就是思辨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辩题,例如“顺境有利于人成长还是逆境更有利于成长”,小组学习讨论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对辩题的理解,也可以吸收别人的思想,来丰富自己的论据。这是一种非常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在思辨主题的引导下,对学过的学科知识进行回忆总结,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助于提高自己对辩论主题的理解和感悟,这就实现了教育学一直提倡的深度学习。在辩论时,学生能够互帮互助,通过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过程完成辩论。学生在思辨中明确了困境和顺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不同意义,也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管讨论结果如何,不论辩论的过程如何稚嫩,必须明确的是结果并不是学习的目的,重要的是辩论的过程,重要的是参与,是积极地心态,是学习的过程。辩论的成功也能使学生能够享受辩论的成就感,从而改善学习心态和生活态度,并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二、利用历史文化留存促进学生思想成熟发展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留下的各种痕迹,流传于民间的历史文化故事和传说,各种各样的文化遗迹,都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资源。因此农村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可以结合农村的生活实际,将其作为学习资源带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来进行知识的理解。笔者所在学校地处河西走廊,千年河西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留存,也有西路军征战沙场的革命事迹。农村教师大可以把这些历史文化革命精神引入课堂,或者带学生到实地感悟学习,那些久远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西路军为革命胜利流血牺牲的千古壮举可以然学生接受革命教育,。教师可以把历史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提升和认知的提高。教师也可以通过预设问题的方式,比如“张骞为什么经历九死一生毅然要回到长安”,“西路军战士为什么要奋不顾身流血牺牲”,用这样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引导,从而引发学生互动交流。并且,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或真实、或生动、有或趣的画面来不自觉地在思想上进行自我升华,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学生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教师在课程最后可以让学生自主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深化学习主题。
再如教师在讲解增强“生命的韧性”时,便可以在课程刚开始播放视频动画,让学生观看破茧成蝶的故事。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能够对这一故事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能够反观现实生活,进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问:“张骞和西路军战士是否具有顽强生命力顽强?汉长城千年不倒是否具有生命的韧性”。这些问题,既引导学生回忆了历史,也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实效不容乐观,很多学校还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老师的教学,以分数来判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实效,这都是课程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新时代农村学校的建设已经和城市学校同步,农村教师不缺知识和资源,缺的是思想和理念。如何把道德与法治课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如何让我们的说教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灵,是我们农村教师也包括城市教师共同思考的大题目。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去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才有可能开拓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新的教学之道,才能收获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星海 .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策略探讨 [J]. 学周刊 ,2024,(17):134-136.
[2] 仙志勇. 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教学分析[J]. 课堂内外( 高中版 ),2024,(03):80-81.
[3] 韩明东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3,(49):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