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公安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杨琳
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新质生产力作为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创新型生产力形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融合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前沿成果,展现出强大的变革力量。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公安队伍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安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精神塑造。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安院校思政课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改革创新,提升育人实效,为公安事业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一、公安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理念滞后于时代需求
部分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仍秉持传统教学理念,将思政课视为简单的知识传授课程,侧重于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新时代公安工作特点和学生思想动态的深入研究,未能将思政教育与公安职业精神培养深度融合,难以满足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对思政课的新要求。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当前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互动性和参与度不足。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无法将思政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公安实践工作中。
(三)教学资源供给不足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主要依赖于教材和教师讲授,资源形式单一、更新缓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虽存在大量教育资源,但公安院校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和开发优质思政教学资源。此外,缺乏与公安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思政课教学与公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需求。
(四)师资队伍能力有待提升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部分教师存在知识结构老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教师难以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缺乏将前沿科技成果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制约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推进。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公安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作用
(一)推动教学理念革新
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创新、开放、共享等理念,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理念革新提供了新思路。借助新质生产力,教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体验,将思政教育与公安职业素养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转变,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构建沉浸式、互动式教学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公安工作环境和思政教育情境,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实现了教学时空的拓展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优化教学资源供给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和整合,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公安院校可以整合网络上的优质思政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公安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虚拟仿真案例库、公安英模事迹视频资源库等。此外,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打破校际、区域之间的资源壁垒,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资源支持。
(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机遇。教师在运用新质生产力开展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公安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价值引领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对思政课教学的赋能作用,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大思政”育人观,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公安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和职业精神。结合新时代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警魂。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
1. 构建智慧教学场景
利用 VR、AR 技术构建虚拟公安执法场景、红色教育基地等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感悟公安职业精神。例如,通过 VR技术还原重大案件现场,引导学生分析案件背后的法律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职业责任感。
2. 推行混合式教学
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平台发布教学视频、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教学活动;课后利用平台进行作业批改、学习反馈和个别辅导。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提高教学效果。
(三)整合教学资源,打造特色资源库
1.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组织教师团队开发具有公安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微课、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公安英模事迹、典型案例等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建立教学资源更新机制,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搭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际之间、院校与行业之间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可以设置课程资源、案例库、教学视频等板块,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资源查询和下载。通过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提升师资能力,建设高素质队伍
1. 加强教师培训
开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师专项培训,内容涵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方法创新、公安实践前沿等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邀请教育专家、技术专家和公安实务工作者进行授课和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 鼓励教学创新
建立教学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对在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项目,推动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新质生产力为公安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技术支撑。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师资能力等路径,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培养出更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公安人才,为新时代公安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思想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安院校应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质生产力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本文为课题,课题名称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LJ2024Z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