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上海嘉定区农田灌溉管道搬迁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与难点分析

作者

林永成

上海广豪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806

一、引言

上海嘉定区农田灌溉管道搬迁工程,涉及多条农田灌溉与农污管道的搬迁工作,目的是确保水系畅通及灌溉系统的稳定运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供水与排水设施的改造成为重要课题。本工程通过对管道搬迁方案的精心策划与施工质量控制,力求在既定工期内高质量完成任务。本文将分析项目中遇到的主要施工难点及应对策略,旨在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二、施工质量控制

2.1 管道连接的质量控制

管道连接是一个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与安全性。对于本项目而言,管道接口的渗水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对接过程中,发现密封效果不理想,存在明显的渗水现象,这不仅可能影响管道的密封性,还可能导致水质污染和管道腐蚀等安全隐患。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采取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首先,我们选用了湿固化型聚氨酯密封胶,这种材料具备较强的耐水性和弹性,能够在湿润环境下固化,保证密封效果不受环境影响。此外,管道接口处的二次打磨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措施。通过精细化的打磨工艺,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接口的平整度和契合度,避免了由于接口不紧密而产生的渗水问题。为了确保每一个连接点的密封质量,我们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每一处连接都要经过详细的检查与测试。这一系列措施有效防止了渗水问题的发生,确保了管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2.2 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

在工程的质量控制中,材料的选择与施工工艺的合理搭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种管道材料的特性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严格遵循标准,确保所选材料符合工程要求。在本项目中,我们特别注重管道材料的耐腐蚀性、耐高压性及耐磨性,以确保管道能够长期稳定工作,抵御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施工工艺的优化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管道接口部分,我们采用了多重加固措施,包括对接口的加强焊接与涂层处理。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接口的密封性,还增强了其承压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中,我们根据现场环境和施工进度的变化,对材料和工艺进行了灵活调整。例如,在遇到特殊环境条件时,我们选用了具有更强抗渗透性的特殊涂料,以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施工工艺在实践中能够得到精确执行,从而有效控制了施工质量,确保了工程的高标准完成。

2.3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与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管道连接部分的密封效果以及整体施工质量,我们设立了多个质量检测点,并安排专人负责每个环节的监测。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确保了施工中每一处连接都能得到及时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闭水试验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检查手段,我们通过定期的闭水试验,检测管道接口是否存在渗漏情况,并通过现场检验,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达到了设计要求。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专门的质量反馈机制,施工现场的任何问题都能通过系统报告及时反馈到项目管理层,确保快速响应与解决。监测过程中,项目团队不仅关注密封效果,还对施工环境、材料使用和工艺执行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控制。每个监测点都配备了专业的检测设备,确保了施工质量的全面把控。这些监测与控制措施有效预防了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了管道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极大地提升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施工中的难点分析

3.1 接口渗水问题

在连俊河新旧管道对接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时,接口渗水问题的出现令施工团队感到十分意外。经过检查,发现密封胶在固化过程中因降雨的影响,导致其含水率过高,进而使得粘结强度大大降低。密封胶作为管道接口的主要防水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然而,降雨对密封胶固化过程的干扰,使得其未能达到预期的密封效果。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密封胶受潮后不再具备充分的粘结能力,从而无法有效地抵挡水流的渗透。此外,管道接口的椭圆度偏差也加剧了密封胶的分布不均。在接口处的受力情况下,密封胶无法形成均匀的密封层,导致水分从薄弱区域渗透入管道内部。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也可能对管道的长期使用安全产生潜在威胁。因此,项目团队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如更换适合的密封胶类型,优化管道接口的加工工艺,并加强对施工环境的监控,以确保密封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3.2 施工环境的不确定性

项目的施工区域多为自然环境,且部分区域地形复杂,导致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要求较高。尤其是雨季来临时,施工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的关键因素。降雨带来的泥泞和湿滑使得施工难度陡增,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也面临较大风险。与此同时,暴雨等恶劣天气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导致施工材料受到损坏,甚至可能引起局部区域的积水,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后续作业。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项目团队加强了对天气的监测,实时跟踪气象变化,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例如,在恶劣天气发生时,施工工作会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暂停,以避免在不利环境下进行高风险操作。与此同时,团队还加强了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走,避免积水对施工进度和安全带来威胁。通过这些灵活的环境适应性调整,项目团队有效应对了自然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确保了工程在复杂天气条件下依然能够有序推进。

3.3 资源调配的难度

在施工项目中,资源调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尤其是涉及大量施工资源如人力、机械设备、原材料等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合理地分配资源,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首先,人力资源的调配不仅需要考虑每个岗位的技术要求,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和作业需求进行灵活安排。对于一些特殊的施工环节,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而一些简单的操作则可以通过增加人手来加快进度。其次,机械设备的选择与调度是另一个资源调配的难点。不同阶段的施工对设备的需求不同,例如在基础施工阶段需要大型机械设备,而在细节工程中则更依赖于精密工具和设备。因此,项目管理者必须根据施工进度的变化,实时调整设备的配置与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或者机械闲置。材料的管理同样是资源调配中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在项目周期长、涉及的施工材料种类繁多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并防止过度储备,避免因库存积压带来额外的成本压力,是每个施工管理者需要面临的挑战。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与合理的资源分配,项目团队在保证工程顺利推进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资源浪费,从而保障了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四、施工中的解决措施

4.1 密封胶更换与施工优化

管道接口处的渗水问题通常是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隐患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密封胶的选择与施工工艺入手。在此工程中,原有密封胶的失效成为了渗水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更换。选择湿固化型聚氨酯密封胶,是因为其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耐老化性,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抵抗环境因素的侵蚀。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密封胶能够与管道接口形成牢固的粘结,在施工前必须对管道接口进行仔细的二次打磨。打磨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去除表面浮尘,更重要的是去除那些可能影响密封胶附着力的微小杂质。采用适当的磨料进行打磨后,表面会变得更加平整且没有毛刺,能够帮助密封胶均匀分布,确保了其充分的接触和粘结。为了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施工过程中还使用了丙酮溶液对管道接口进行清洁,彻底去除了油污和杂质,避免任何污染物影响密封胶的性能。通过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施工优化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管道接口的密封性,不仅有效防止了渗水问题的发生,也为后续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环境适应性调整

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恶劣天气会给施工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针对降雨等天气条件对施工的不利影响,项目团队提前制定了灵活的施工调整方案。遇到降雨天气时,立即暂停施工,避免雨水渗透影响施工质量或导致设备损坏。降雨过后,会根据天气恢复情况和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评估是否可以继续施工,确保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操作,避免因不当施工而带来更多的工程问题。与此同时,施工区的排水系统也得到了优化和加强。在暴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积水不仅会影响施工材料的性能,甚至可能造成施工区域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施工团队对排水管道、排水沟及其他排水设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检查,确保即便在降雨后,施工区域的水分能及时排出,不会在地面上积聚。定期检查排水设施的运行状态,确保施工现场保持干燥,有效防止雨水对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的负面影响。这一系列环境适应性调整,不仅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也确保了工程质量能够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稳定控制。

4.3 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施工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特别是在大型工程中,合理的资源配置决定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项目团队在施工前就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确保每一项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调配方面,项目团队根据实际需求精确计算,避免过量采购或浪费,确保每种材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设备的选择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部分。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和现场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设备的使用,选择适合的高效设备,以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更为关键的是,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也是资源优化的重点。项目团队通过精细的岗位分工,确保每位人员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同时,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定期的培训,提升了员工的操作水平,确保他们在面对不同的施工任务时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施工延误或质量问题。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资源优化配置,确保了项目能够在高效、安全的环境下推进,同时也保证了每一个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五、结论

上海嘉定区农田灌溉管道搬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多种挑战,尤其是在管道接口的密封、施工环境的适应性及资源的调配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合理的施工调整,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该工程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质量控制、难点应对和资源管理等方面。未来,在类似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继续优化施工方案,提升管理水平,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王飞 . 提高山区农田灌溉水管道施工效率的方法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14):88-90.

[2] 刘传凌 . 竹缠绕复合管道在高寒地区农田灌溉引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J].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3,35(06):39-44.

[3] 夏忠朋 . 低压管道灌溉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究 [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5(06):123-125.

[4] 张 建 国 . 节 水 灌 溉 的 主 要 类 型、 重 要 性 及 技 术 要 点 [J]. 乡 村 科技 ,2021,12(2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