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融入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谢金红

新疆第七师高级中学  8332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融入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成为解决当前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形式和强大的交互性,能够为语法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供精准的学习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从而提高语法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 情境创设激趣,语法融入生活场景

在开展高中阶段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创造出生动且具有吸引力的情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在此类情境创设方面,提供了多样化工具与丰富资源。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片段、音频材料等素材,将语法要点融入具体的生活化场景,促使学习者在贴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并掌握语法规则。例如,在讲解 " 一般过去时态 " 时,教师能够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其中呈现一组反映过去活动的图像,比如昨天在公园游玩、上周参与生日聚会等。同时,课件应配以相应的英文描述与语音讲解,帮助学习者直接观察到 " 一般过去时态 " 的构成形式和实际应用。教师亦可播放一段描述过往事件的英语视频,例如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等。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应留意视频人物所使用的过去时态句子,教师继而引导其进行模仿性练习。除多媒体课件与视频外,教师还能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营造更具沉浸感的学习环境。举例来说,在讲解 " 虚拟语气 " 时,可以构思一个虚拟场景,比如学生穿越至古代,并与历史人物展开对话。在此虚构情境里,学生需要依据不同交流场景,恰当地运用" 虚拟语气" 进行表达。通过此种方式,学习者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 " 虚拟语气 " 的应用规则,同时也能体会到学习过程本身带来的乐趣。

2 智能工具助力,语法学习精准高效

现代信息技术为高中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引入了多样化的智能手段,这些手段能为学习过程带来针对性的反馈与个体化引导,有效提升语法掌握效率。语法学习软件是广泛应用的工具之一,通常配备涵盖各类语法要点及难度层级的多样化题库。学习者可依据自身进度与需求选择相应练习,完成作答后软件即时呈现答案解析,使其迅速知晓错误与不足。基于学习者的作答表现,软件还能识别其知识体系的缺口,进而提供专项学习意见与复习规划。在线语法检测工具同样具备显著价值。学生在书面或口头表达过程中,可借助此类工具查验语法问题。例如,部分具备“语法检查功能”的“在线写作平台”,能自动识别作文中的“拼写错误”、“时态错误”、“主谓不一致”等语法问题,并给出修正提示。学生据此调整作文,可提升写作质量。在口语方面,特定“语音识别软件”可对学习者的口语录音进行解析,检测其中的语法失误与发音问题,助力其改善口语表达。此外,智能语法学习助手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习者长期表现,挖掘潜在学习规律,为教师教学策略调整提供数据支撑。这种精准反馈与个性化指导的融合,不仅重塑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更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建设,为语言能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3 互动协作深化,语法应用灵活自如

数字化工具在中学英语语法教育领域构建了多维互动空间,有效强化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协作机制为语言实践提供了持续性的交流场域。教师可依托该平台设计渐进式语法探索任务,例如针对 " 定语从句" 教学单元,可发起真实语境案例采集活动。学习者通过捕捉日常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典型句式(如广告语、影视台词等),在讨论区进行实例解析与功能探讨。这种同伴互评机制不仅深化了语法认知层次,同时培育了批判性思维与语言输出能力。协作式任务驱动模式是提升语法应用水平的另一有效路径。教师可采用项目制分组策略,指导学习小组完成主题明确的语法呈现任务。例如要求各团队围绕特定语法现象制作英语语法主题的图文简报或动态影像。在创作过程中,成员需协同完成语料筛选、视觉化呈现及多媒体制作等环节。此类实践既促进语法知识的迁移应用,又培养数字时代必需的团队协作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分组时应考虑成员的能力互补性,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在认知冲突中实现语言能力的迭代提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融入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情境创设激趣,将语法融入生活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法学习中;利用智能工具助力,能够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反馈和个性化的指导,提高语法学习的效率;通过互动协作深化,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冰 . 概念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J]. 英语广场 , 2025,(07): 129-132.

[2] 丁圆圆 .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归纳法与演绎法融合的优化策略 [J]. 科教导刊 , 2025, (06): 49-51.

[3] 尹秀梅 , 修苗苗 . 大观念视角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4, (S1):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