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优化路径探析
张乾坤
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405425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作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在防控动物疫病、促进养殖技术推广、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服务能力不足、技术手段落后、覆盖范围有限等,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深入探析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畜牧领域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背景下,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养殖成为发展趋势。这对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服务体系架构不够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导致服务效率低下;技术创新应用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养殖户多样化的需求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如何优化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推进技术创新应用,提升疫病防控水平
在科技高速迭代的当下,将先进技术深度融入畜牧兽医领域,是提升疫病防控水平的关键路径。以物联网技术为例,通过在养殖场部署智能终端设备,可实现对养殖环境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结合动物生理数据,构建全方位的健康监测体系。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能确保疫苗研发、生产、运输、使用全流程信息的可追溯性,杜绝假劣疫苗流入市场。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对海量疫病数据的深度学习,预测疫病传播规律,辅助制定精准防控策略。这些先进技术相互融合、协同作用,不仅革新了传统疫病防控模式,还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使疫病防控工作更加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 [1]。
某地在推进技术创新应用提升疫病防控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当地政府与多家科技企业合作,投入大量资金在规模养殖场部署智能化动物疫病监测系统。系统不仅能实时收集动物体温、进食量、活动量等数据,还能通过智能摄像头运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动物的体态、行为特征,判断其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给养殖户和兽医人员。同时,德州市积极推动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针对当地常见的猪瘟、禽流感等疫病,研发出适配本地养殖环境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这些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的特点,在推广应用后,大幅降低了疫病发生率。据统计,自技术创新应用措施实施以来,德州市动物疫病发生率同比下降 40% ,养殖户因疫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减少超千万元,畜牧产业产值稳步增长,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在畜牧领域的实施。
二、完善服务体系架构,拓宽服务覆盖范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推进下,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作为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其架构的系统性完善与服务范畴的多维拓展已成为战略性命题。科学的服务体系架构需构建 “县级统筹 — 乡镇执行 — 村级反馈” 的三级闭环联动机制:县级服务中心作为中枢神经,肩负产业规划、资源调度与跨部门协调职能,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实现区域养殖资源的精准配置;乡镇服务站作为执行枢纽,依托标准化诊疗设备与专业队伍,承担疫病防控、检疫监管等基础服务落地任务,确保技术措施直达养殖一线;村级服务点作为神经末梢,以防疫员为纽带收集养殖户实时需求,形成问题上报与服务响应的快速通道,三者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互通,有效破解传统服务体系中 “上热下冷” 的断层困境。与此同时,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的进程中,养殖户需求已从单一疫病防治向 “政策 — 技术 — 市场” 全链条服务延伸。政策解读需结合养殖主体特性提供定制化指导,疫病风险评估需融入气候、物流等多维数据建立预警模型,畜产品销售渠道搭建需整合电商平台与冷链物流资源。将服务边界从疾病治疗拓展至产业赋能,既能通过市场风险研判帮助养殖户实现“降本增效”,又能借助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推动区域产业品牌化建设,最终实现基层服务从 “被动应对疫情” 到 “主动赋能产业” 的模式质变,为乡村振兴中的畜牧产业升级构筑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2]。
某地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通过系统化重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成功破解服务覆盖难题。该县以县级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为中枢,组建包含疫病防控、技术推广、应急处置等 6 个专业小组的指挥体系;在 27 个乡镇设立标准化服务站,配备移动诊疗车、冷链疫苗柜等设备,实现疫病检测 “30 分钟响应”;在128 个养殖重点村建立 “兽医服务驿站”,培训村级防疫员兼任技术联络员。此外,服务体系创新性推出 “全链条服务包”,除常规疫病防控外,还开展智慧养殖技术培训、畜产品电商运营指导、金融信贷对接等服务。自 2022 年体系优化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46 场次,帮助养殖户对接电商平台 12家,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 18% ,养殖户年均增收超 1.2 万元,形成 “服务促产业、产业惠民生” 的良性发展格局。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引入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提升疫病防控水平,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架构,拓宽服务覆盖范围,形成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从 “被动防疫” 到 “主动赋能” 的服务模式升级,满足养殖户多样化需求。这些优化路径的实施,不仅能够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户的收入水平,还能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畜牧领域的深入实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还需继续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投入和支持,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向更加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达瓦江措 . 提升西藏畜牧兽医服务的关键因素研究 [J]. 中国畜牧业 ,2024,(21):26-27.
[2] 蒲春城 . 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J]. 北方牧业 ,202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