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新引擎”:探小学体育多学科协同育人路径
陈科虎
张家港市新塍小学
一、体教融合的重要内涵与时代背景
体教融合旨在打破传统体育与教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体育深度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发认识到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储备,更需要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综合素养。从国家层面看,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视不断加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体教融合工作落地实施,旨在扭转学生体质下滑等问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根基。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和各项能力奠基的黄金时期,体教融合的有效推进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和更多元的助力。
二、小学体育多学科协同育人的积极意义
1.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育人有着诸多积极影响。
(1)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文化与体育中的传统武术动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同时模仿对应的武术招式,原本略显枯燥的诗词背诵变得生动有趣,而武术动作也因诗词的融入增添了文化韵味,学生在跨学科的互动体验中,对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被点燃。
(2)是能促进知识的融合与迁移。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几何图形时,可引导学生联想体育场上的各种场地形状、体育器材的形状等,通过实际的体育场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样,在科学课上学习人体结构和运动原理时,与体育课上的运动实践相联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身体机能在运动中的运作,实现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灵活运用。
(3)是全方位塑造学生的品格和素养。体育活动中的团队竞赛,像拔河比赛、接力赛跑等,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所倡导的团队合作、竞争意识、责任感等内容高度契合。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团队成员相互配合、为共同目标拼搏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正确面对输赢,养成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良好品格,这是单一学科难以完全实现的育人效果。
三、体育与多学科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索
1. 课程设计层面
小学各学科教师可以共同研讨,设计融合课程。比如,以“奥运会”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奥运会相关的故事、诗歌进行写作和朗诵;英语教师让学生学习奥运会项目的英文表达、了解国外运动员的奥运事迹;美术教师指导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奥运场景;而体育教师则在操场上教授一些奥运项目的基础动作,组织模拟奥运赛事的小型活动。通过这样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学生从多个维度认识奥运会,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融合方面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协同育人。例如在体育课的立定跳远教学中,创设“小兔子过河”的情境,将跳远动作与情境结合,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兔子要跳过一条条“河流”。同时,音乐教师可以配合播放轻快的森林音乐,营造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童话场景中,更投入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又如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视频、比赛精彩瞬间等,让学生观察动作要领,辅助体育课堂教学,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3. 师资队伍建设角度
要加强小学教师的跨学科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打破学科壁垒,让教师们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掌握跨学科教学的技能。鼓励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备课、上课,在实践中磨合协作,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氛围。比如可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有经验的多学科教师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融入跨学科教学,也让其他学科教师学习体育学科中蕴含的独特教育价值。
4. 评价体系构建维度
建立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再单纯以体育成绩或某一学科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对于参与跨学科体育活动的学生,从团队协作表现、知识运用能力、技能掌握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一场校园足球比赛后,除了评价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考量他们在比赛中与队友沟通协作、战术执行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关注学生是否能结合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如数学的计算能力用于分析比赛数据、语文的表达能力用于赛后总结等,通过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学科协同的体育活动。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然,在探索小学体育多学科协同育人路径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习惯于本学科的独立教学,缺乏跨学科教学的主动性和能力。对此,学校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组织观摩学习等方式,让教师认识到跨学科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激发其积极性。二是时间安排上可能存在冲突,各学科都有自身的教学任务,要协调好时间开展融合教学需要精心规划。学校可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适当整合课时,为跨学科协同教学留出空间。
总之,体教融合为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积极探索体育与多学科协同育人的路径,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在体育的赛场上绽放活力,成长为有健康体魄、有丰富学识、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少年。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让这一协同育人模式持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王建英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2023
[2] 基于物联网学校智慧小学体育教学平台建设应用研究 . 胡海红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2023
[3] 基于新课标下小学体育快乐教育开展策略研究 . 古周全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2023
[4] “双减”政策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实践. 陈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