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综合治理研究
谢军强
甘谷县新兴镇姚庄小学
落实“双减”政策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任务,仅依靠教师群体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虽然学校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模式的主体,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所以作为中小学教师,既要坚持执行政府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又要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并保持密切沟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念,与家长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减负增效”的根本教育目标。
一、做好社会宣传,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社会环境对学生以及家长的影响很明显,根据学校给出的调查数据来看,在“双减”政策落实以后,依然有部分家长给自己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作业少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而质疑学校的整体规划,这导致学生焦虑和“内卷”的情况依然存在。对此,教育部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从社会层面入手,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加强教育宣传以及“双减”政策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加强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压减负的认知,以此来保证“双减”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平台或者设计教育栏目来宣传“双减”政策,通过正规渠道普及“双减”的意义和目标。而作为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家长关注这些资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详细阶段“双减”政策的内容,以此来让减负工作成为大家的共识;然后,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不良补课机构的打击,从商业广告张贴、招生计划发布等方面进行严格布控和处罚,以此来提高社会大众对减负工作的认知,让教育重新回到学校、回到课堂。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虽然现在学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课外辅导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对于一些复杂的、难度高的知识,没有教师的帮助,中小学生很难自己将其突破。对此,学校层面要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持续提高。
首先,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邀请教师参与有关课程改革的培训和教研会议,让教师在学习过程以及会议过程中彼此分享教学心得,并通过讨论总结出更适合学生以及更利于“双减”政策发展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控制考试次数和试题的难度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等等。而作为教师,则需要通过参与培训和自主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其次,教师还要科学布置课后作业,在控制作业数量的同时增加作业类型,让学生能够在 1\~2 个小时完成所有学科作业(小学阶段要控制在 1 个小时以内),并且减少以往抄写、计算等重复性较高的作业,转而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性较强的作业,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三、基于家校共育转变教育观念
根据笔者召开家长会以及家访的经验,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过高的要求会对“双减”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是导致学生焦虑、暴躁以及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从“家校共育”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向各位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理念的误导性,同时鼓励家长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更是要多带孩子到科技馆、少年宫、公园、博物馆等场所参观、游玩,而不是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或者强制他们参加各种课外班,以此来从根源上解决中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家长形成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观念,进而推动“双减”工作的有序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与学校、社会、家庭层面有着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与学校、学生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同时积极推动社会宣传,以此来“三位一体”的开展减负工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此来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目标,保障每一位中小学生都能开心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高洁 . “双减”背景下务工子女学业负担综合治理研究的问题梳理—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 [J]. 求知导刊 ,2024(1):23-25.
[2] 唐元 , 苏琴 . 义务教育学业负担综合治理研究 [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2):3-5.
[3] 龙细连 , 陈顺森 , 柳耀强 , 等 .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基于福建省漳州市的调查 [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39(5):10-20.
本文系 2023 年度天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 " 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综合治理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TS〔2023〕GH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