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功能研究
王靖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
摘要: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下,博物馆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提升,其保护对象也在持续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博物馆的作用,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和文化宣传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功能,旨在提升文化弘扬和传承效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保护路径
引言: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我国文化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挑战,基于此,对文化保护意义重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博物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收藏大量文化遗产,也可以对其进行宣传,为此,加强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功能研究对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博物馆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人类文化进步中,多数是以口头表述、文化活动等形式呈现,涉及传统风俗文化及礼仪、民族舞蹈、口头文学、游戏、传统手艺、传统医学等多个方面,以无形的方式在社会中广泛流传。相对于有形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多是通过口口相传、个人传承的方式,通过实体或者非实体的方式加以展示。一般包含技艺、声音、形象等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需要特定的人员进行展示,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源自生活,能够与人们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并且经过社会文明进步逐渐成为具有个性化、民族化的文化。
从博物馆角度分析,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服务性的特点,虽然是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但是其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资源保存、文化研究等多个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博物馆可以提供征集、研究、保护、传播等服务功能。目前,博物馆已经成为文化保护的重要场所,基于以往实体保护功能逐渐扩展为数字化保护,其工作对象不断扩展,延伸至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教育、研究、欣赏为一体的机构,充分反映了人类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同时也将博物馆的前瞻性和开放性呈现出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场地。
二、提高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
(一)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力度
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便是收藏职能,并且在文化收藏方面博物馆的功能以及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可以根据社会文化变更而不断改进和优化,相对有形文化遗产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难度更高,需要特殊的方式,为此,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创新力度很有必要。这就需要博物馆做好收藏工作,并且按照收藏优先的原则,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变更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被遗忘,甚至部分文化遗产出现了消亡的问题。基于此,博物馆在收藏过程中应保证其完整性和永久性。
另外,还需要重视文化遗产之间关系,比如,山西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表演所需要的材料、场景等,是实体物质,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其表演技术、制作工艺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内,这样博物馆在收藏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视二者的处理工作。博物馆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在皮影物品展示区循环播放皮影发展历史和展示的短视频,同时配置演出照片,这样不仅要进行科学保存,也需要呈现皮影戏表演的各种道具与场景,同时,也需要保证该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媒体技术进行传播,以起到弘扬文化的作用。
(二)提升文化遗产宣传效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博物馆可以通过技术以及陈列方式将文化遗产呈现到观众面前,基于此,博物馆可以举办相应的展览活动,利用数字化技术结合实际物体展示的方式,提高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并且可以起到扩展文化遗产宣传的作用。以山西某博物馆为例,成功完成了以民俗艺术为主题的作品展览活动,针对区域内一些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真实的技术展示,结合数字化技术呈现,加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历程以及展示效果有效结合起来,比如剪纸、木版画为例,博物馆可以邀请专业手工艺人进行现场展示。不仅提升文化宣传形式的多样性,也为观众呈现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同时也录制了相应短视频在网络上发布,以供更多观众欣赏,进而扩展文化宣传渠道。再比如,将平阳木版画作为活动主题,结合实际手工创作的形式,将民间艺术呈现在大众面前,并且也将木版画制作技艺细节等进行展示,成功将木版画文化宣传开来,并将其设置在体验区用于展览,让广大观众感受平阳木版画的艺术气息。
(三)技术融合推进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作为收藏功能强大的场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一定积极意义,基于新时代发展,博物馆要想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就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以此不断完善和优化保护手段。博物馆可以利用现代化较为流行的3D技术、VR技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效果,为观众呈现出立体感受,提高观众沉浸式观看体验。以山西赵氏孤儿传说为例,博物馆借助VR技术将打造沉浸式观看场景,促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感受故事情节,以此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提升展示作用。
另外,加大宣传渠道,比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博物馆可以构建直营平台,以此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加强互动效果。定期在平台上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知识等,并设置相应的互动渠道,广泛采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文化作品创作更加符合受众需求。从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建设角度分析,博物馆建设中应重视数据库建设,为观众搜索和观看相关资源提供渠道,并且保证检索渠道简便化,观众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以了解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服务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其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还需要社会共同完成。博物馆作为文化收藏和传播的机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场所。为此,博物馆还需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力度,保护更多文化遗产不被遗忘,同时提升文化遗产宣传效果,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生态博物馆模式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2(11X):38-42.
[2]陈建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的传承与活化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4(17):256-258.
[3]张春梅,冯晓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中国文房四宝,2024(2):0139-0140.
[4]卢同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4):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