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张晓梅
河南省灵宝市中等专业学校 472500
一、引言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新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的考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深度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教师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 契合新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
新高考语文试卷在阅读部分的变化显著,阅读量增加、文本类型多样化、考查深度加强 。文本篇幅增长,信息密度增大,要求学生具备更快的阅读速度和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锻炼宏观把握、主题探究、人物分析和批判思考等能力,这些能力正是新高考所重点考查的。
(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形式,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并在阅读后的交流、写作等活动中,将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运用和实践,从而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对复杂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品味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许多经典整本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同时拓宽国际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阅读兴趣缺乏
高中阶段学生学业压力较大,课余时间有限,而整本书阅读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部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畏难情绪。此外,一些经典作品年代久远,语言风格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差较大,内容较为晦涩难懂,也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2.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部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阅读体验,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阅读积极性不高。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使得学生在面对整本书时,不知道如何阅读,阅读效率低下。
3. 阅读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评价体系的缺乏,导致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 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书目既要有经典文学作品,也要有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可以选择一些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的小说,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如《人类简史》,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2 . 创设阅读情境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阅读中,增强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与书籍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片段、音乐等,营造阅读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开展阅读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举办文学社团活动,如诗歌朗诵、小说创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文学的魅力。
(二) 创新教学方法
1. 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融合
群文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教师可以选取与整本书相关的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如在阅读《乡土中国》时,可以选取一些关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与《乡土中国》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乡村社会,加深对《乡土中国》中观点的理解。
2. 问题导向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阅读评价体系
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包括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笔记的撰写、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终结性评价则以考试、阅读报告、作品创作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
2. 多元化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等。教师评价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家长评价能够反映学生在家庭阅读中的表现,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参与,能够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
3. 多样化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书面作业外,还可以采用口头汇报、小组展示、创意作品等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汇报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小组可以通过展示阅读成果,如制作手抄报、思维导图、PPT 等,展示小组的阅读收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五、结论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适应高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完善阅读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