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助力幼小衔接,开启探索之旅

作者

廖文静 何玉萍

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中心小学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正处于思想水平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全面落实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实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因此,教师便需要全面分析幼儿的成长需求,根据当下的教育要求来对其进行培养,实现学习能力、综合水平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让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产生一定了解,为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转变做好思想准备。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地开展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强化幼儿的自主性,培养幼儿的专注度,进而能够使幼儿更加游刃有余地面对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1. 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在展开探索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喜好来进行活动主题的设定。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比较喜爱游戏,于是,教师便可以通过游戏来引出探索活动,从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出发,将生活化的事物融入到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全面挖掘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学习项目,要求幼儿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而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尝试着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在设置活动时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幼儿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对实践主题的探索中,强化幼儿参与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以培育花生苗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幼儿每天照顾花生苗,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通过浇水、除虫等过程,掌握花生苗的生长规律。在培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幼儿科普花生苗的培育方式,让幼儿主动地对其生长过程进行记录观察。在花生苗结出果实后,幼儿便会形成成就感,让幼儿能够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对科学探究产生一定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通过互动的过程,交流自己对于花生苗培育的经验,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探究。使幼儿能够尝试着从不同的思考角度来理解、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促进幼儿科学思维的形成,让幼儿在后续的探究活动中,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进行参与。

2.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探究活动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将这一技术手段落实在探究活动中,以此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工作。信息技术的落实能够更加符合小学阶段的学习模式,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渠道。同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拓宽幼儿的学习资源,使其在探究活动中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视频资料,以生动的画面,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同时,这种方式也更加符合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规律,实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使其从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着探究主题来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源。

例如,教师在开展培育花生苗这一实践活动时,便可以在活动开始前为幼儿播放花生苗培育方法的视频,让幼儿从中认识到花生苗培育成功后的成果,使其更加有动力进行参与,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判断出自己培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根据视频中的内容,不断地进行改进。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幼儿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幼儿尝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培育,使其能够从中对科学探究过程,产生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鼓励幼儿积极尝试,促进幼儿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并且,教师还需要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渠道,引导幼儿在课下也主动地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使幼儿能够尝试着运用互联网资源来进行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幼儿帮助,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平台,这样便能够使其更加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模式,实现幼小衔接工作。

结束语:

想要在幼儿教育中实现幼小衔接工作,推动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教师便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探究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促进幼儿思维水平的发展,使其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其环境,进而全面发挥出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凤莲 . 幼小衔接视角下“家园校”合作共育的困境与路径 [J]. 读写 算 ,2025,(10):124-126.

[2] 谢冰琳 . 幼小衔接下幼儿园劳动教育主题性活动的实践探索 [J]. 读写算 ,2025,(07):25-27.

[3] 杨彦捷, 田佳蕊. 建构连续发展的核心经验:挪威幼小衔接教育的策略与启示 [J]. 教育评论 ,2025,(02):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