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盐城数字创意产业人才AI 素养评价研究

作者

张春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一、盐城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

盐城数字创意产业以长三角数字视听产业基地为核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其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人才需要具备技术复合能力,既要掌握数字技术原理,又要熟悉创意设计流程。其次,AI 应用能力成为核心要求,包括 AIGC 工具使用、算法理解、数据处理等方面。再次,跨界融合能力日益重要,需要人才能够将 AI 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此外,创新思维和伦理意识也成为人才必备素质。目前,盐城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在AI 技术深度应用和创新转化方面能力较弱,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数字创意产业人才AI 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1. 技术认知与工具应用维度

技术认知与工具应用维度是 AI 素养的基础层面,主要评价人才对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常用 AI工具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具体包括对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的认知水平,对 AIGC 生成工具、数字人制作平台、VR/AR 开发工具等的操作熟练度,以及将 AI 技术应用于实际创作场景的能力。这一维度强调技术理解的准确性和工具应用的熟练度,是衡量人才AI 技术基础的重要指标。在盐城数字创意产业背景下,特别需要关注人才对短视频制作、数字人开发、元宇宙构建等特色领域工具的掌握情况。

2. 创意转化与创新应用维度

创意转化与创新应用维度关注人才如何将 AI 技术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实现艺术表达的创新和技术应用的突破。这一维度评价人才利用AI 技术增强创作效率、拓展表现形式、创新内容体验的能力,包括 AI辅助创意生成、智能内容制作、交互体验设计等方面。重点考察人才是否能够突破传统创作模式,探索 AI 技术在新型内容形态开发中的应用潜力,以及针对特定场景设计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在盐城的产业环境中,需要特别关注人才在湿地文化传播、红色教育创新、传统 IP 数字化重塑等方面的创意应用能力。

3. 伦理安全与社会责任维度

伦理安全与社会责任维度评估人才在 AI 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伦理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风险防控能力。这一维度包括对AI 生成内容版权归属、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技术向善等问题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实践中遵循伦理规范、倡导负责任创新的行为表现。随着 AIGC 技术的普及和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这一维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盐城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中,需要关注人才在地域文化传播、社会价值引导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意识,确保技术应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数字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盐城数字创意产业人才AI 素养现状分析

1. 现有优势与成效

盐城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在 AI 素养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首先,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升,通过长三角数字视听产业基地等平台,人才有机会接触和实践前沿 AI 技术,在 AIGC 内容生成、数字人制作等领域积累了实践经验。其次,政策支持效果显现,盐城市政府通过 "AI 创作者计划 "、数字人才实训基地等项目,为人才提供了培训和实践机会,提升了整体技能水平。再次,产业实践促进素养提升,通过参与 " 讲好盐城故事 " 数字人大赛等项目,人才在真实场景中锻炼了 AI 技术应用和创意转化能力。此外,产学研合作初见成效,本地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为产业输送了具备AI 基础知识的专业人才。

2. 存在问题与不足

盐城数字创意产业人才 AI 素养仍存在明显短板。首先,技术理解深度不足,多数人才仅能使用现成 AI 工具,对底层算法原理和模型优化缺乏深入理解,导致应用同质化严重。其次,创新应用能力较弱,人才往往局限于技术模仿和简单应用,缺乏将 AI 技术与盐城特色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能力。再次,伦理意识亟待加强,在追求技术效果的同时,对版权、隐私等伦理问题关注不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此外,高端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兼具技术深度和创意高度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制约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最后,持续学习机制不完善,人才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需求。

四、提升策略与实施路径

1.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提升 AI 素养的基础。首先,强化技工教育支撑,支持本地技工院校开设数字创意与 AI 融合的专业课程,设立跨学科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基础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2.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深化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人才 AI 素养的有效途径。首先,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长三角数字视听产业基地为载体,建立企业、技工院校、研究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其次,推进项目式人才培养,通过" 揭榜挂帅" 等方式,组织人才参与实际项目研发,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再次,建立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技工院校教师到企业兼职,企业专家到技工院校授课,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此外,还可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提前适应产业需求,缩短就业适应期。

3. 优化政策支持环境

完善的政策环境是人才 AI 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首先,制定专项人才政策,针对数字创意产业 AI 人才引进、培养、评价等环节提供支持,建立符合产业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其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AI 素养提升项目、人才培训活动等给予资助,降低企业和个人的成本负担。再次,完善基础设施支撑,加强5G 网络、算力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AI 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环境。此外,还需要营造创新氛围,通过举办技术竞赛、创新论坛等活动,激发人才学习热情,形成重视AI 素养提升的行业风气。

五、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盐城数字创意产业人才 AI 素养现状,揭示了当前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路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和数字创意产业的深度发展,人才 AI 素养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盐城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政策支持环境,从而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区域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本研究可为类似地区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敏 . 虚拟世界技术助力数字创意人才培养 [N]. 中国改革报 ,2025-07-25(004).

[2] 黄胤程 . 数字创意产业驱动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J]. 上海包装 ,2025,(07):239-241.

作者简介:张春(1981.4—),男,汉族,人,工程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基金项目:2025 年度盐城市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创意产业技能人才 AI 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动态适配机制研究》( 编号 :25skA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