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创新融合路径
蔡红利
甘肃省岷县马坞镇中心幼儿园 748400
引言
民间游戏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美好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如翻绳、跳皮筋、投壶、剪刀石头布、老鹰捉小鸡、跳房子、丢沙包、木头人、踢毽子等,这些游戏不但有趣,而且易学、易会、易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都指出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核心地位。“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与成人相比,幼儿更多的是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探索环境,并在游戏中发展社交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因此,将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成长。幼儿园应重视传统民间游戏,将其融入教学中,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一、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一)引领幼儿启蒙教育
幼儿正处在智力发展和社会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利用传统民间游戏展开早期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这类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潜能,推动他们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虽然表现形式较为固定,不过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会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愈发丰富,体现出特定地域历史文化传承的独特价值以及演变脉络,传统民间游戏往往采用讲故事或者角色扮演这样的形式出现,这种互动性很强的游戏模式给幼儿给予了表现语言表达和肢体协调能力的绝佳机会,通过不断地参加这些活动,幼儿既收获了大量实际操作的经验,又渐渐形成了系统的知识框架。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当下学前教育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全面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教师在融合游戏化教学理念时会遭遇诸多实际困难,这种情况下,把民间游戏同学科课程融合起来,就成了改进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这种创新之举不但改善了课堂互动的效率,而且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并加深了他们的认识体会,拿“跳房子”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几何图形来规划有关活动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系统讲述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的基本属性,给后面的数学知识学习给予直观的帮助,而且,通过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还能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精心筛选民间游戏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传统文化观念产生巨大变化,地域特色明显的传统民间游戏陷入传承危机,这时教育工作者在整理相关资料之后,要综合考量地方文化特点与儿童身心成长规律,仔细选择适合年龄阶段的游戏内容,然后通过图文或者视频形式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利用零碎时间与孩子开展互动活动。为了使民间游戏更具吸引力且符合幼儿的认知特性,教师必须在保留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良,像把深受大家喜爱的“猜拳”游戏同传统的“跳格子”结合起来,设计出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新玩法,进而提升其实际运用价值。本方案意在加深民间游戏的文化内涵,更新活动模式,既要守护传统游戏的主要部分,又要全方位推动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经典民间游戏“123 木头人”虽受幼儿喜爱,但其传统的童谣内容已不能符合现代儿童的认知发展需求,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目标对童谣做适度改动,并在互动过程中引导幼儿领会相关知识点,通过多方面资源整合来改良组织形式,增大参与群体的规模并妥善分配教学资源,把多种活动类型巧妙融合,从而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在幼儿体育课程里,教师可把“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同跳跃动作结合起来,凭借吟唱和操作相互融合的方式来达成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目的。“老鹰捉小鸡”这个传统游戏里,教师可以有创意地用跨年龄层混合编组的方式来玩:大班的幼儿各自当“老鹰”或者“鸡妈妈”,小班的幼儿就充当“小鸡”。改良经典玩法之后,既能促使大班孩子养成关注并支持小班小伙伴的责任感,又能让他们的社交互动慢慢变得好起来,这样的活动有益于幼儿迅速适应新的角色定位,更快地融入到集体氛围当中去,还能增进他们的人际交流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营造积极愉快的游戏氛围
教育实际操作当中,教师运用传统民间游戏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场地布置,设备摆放,道具材质和色彩搭配等细节,都需要用心设计,在制作游戏道具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循环利用废旧物品的方式做到节约,而且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工具,像热熔胶枪之类的东西来提高道具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效果,在此期间,一定要坚持实用导向的原则,谨慎地把握创新的尺度,仔细分析这种创新是否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并且具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从业者要创建起家庭,儿童,个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系,促使家长与幼儿一同参加传统民间游戏活动,依靠家校协作给儿童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的时候,物质条件虽有重要作用,但是营造积极融洽的人际交往气氛更为关键,在游戏开展期间,如果出现冲突或者矛盾现象,教师应及时介入,并按照儿童的兴趣特点灵活改变规则,从而保证游戏环境的安全性,包容性以及和谐性。
(三)改编传统民间游戏中的歌谣
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但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将其系统整合进幼儿园教育体系中,需要进行创新改造和优化设计,使之符合教学目的并形成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游戏模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剔除陈旧部分,融入现代文化因素,强化正面价值引领,“拍手歌”类游戏包含大量经典曲目,教师传授时需考虑幼儿发展阶段特性予以适当调整,去除超出其理解范畴或对其身心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进而达成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备生活教育功能的拍手歌值得重视,《小手帕,四方方》里“擦鼻涕、抹汗水”的实用价值可以转化为课堂素材纳入教学设计,《小兔子乖乖》里的安全教育信息同样适宜成为课程内容之一,通过剖析游戏要素可促使学生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并学会处理与陌生人接触的情形,除传统拍手歌外,教师也可筹划将跳绳运动同古诗词诵读融合起来的综合性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水平。
结束语
“拍手歌”等传统民间游戏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其歌词内容包含着许多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对文本内容展开筛选并加以优化处理,那些难以被幼儿所理解或者会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语句,就需要删减或者替换掉,而那些有益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且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部分,则应当保留下来,“小手帕,四方方,又擦鼻涕又擦汗,干干净净真喜欢”这一节,既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又蕴含着培养卫生习惯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 王春晓 , 饶欣欣 , 张晓霞 . 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C),2024,(11):45-47.
[2] 高门星.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学中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J].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02):160-162.
[3] 文雪萍 . 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创新融合路径 [J]. 山西教育 ( 幼教 ),2025,(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