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与优化分析

作者

史鸿钊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42

1 市政工程中可再生能源利用与优化的意义

1.1 提升能源可持续性

在市政工程领域,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传统能源正面临枯竭的严峻挑战,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与之相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可持续利用的显著优势。例如,在城市路灯系统中应用太阳能板进行供电,太阳能板在白天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在夜晚为路灯提供照明。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对传统电网供电的依赖程度,还能够为城市照明需求提供稳定、持续的能源保障,有助于确保城市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1.2 降低环境污染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与运营进程中,若大规模运用传统能源,将会产生大量诸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进而对空气、土壤以及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而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则能够显著削减此类污染物的排放。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可采用沼气发电技术,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收集并转化为电能,为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运行提供动力支持。如此一来,既降低了污水处理厂对外部电力的依赖程度,又规避了传统发电方式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有助于改善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1.3 促进经济发展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市政工程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路径。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涵盖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环节,这直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市政工程的运营成本。例如,运用地热能为城市供暖系统供热,与传统的燃煤供暖模式相比,不仅削减了煤炭的采购成本,还降低了运输与储存成本,提升了城市供暖的经济收益。

1.4 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伴随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极端天气挑战,诸如暴雨、高温、严寒等。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与优化能够提升城市应对此类气候变化的能力。举例而言,构建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与风力发电设施,可在极端天气引发传统电网故障时,为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如医院、消防部门等)提供应急电力保障,确保城市的基本运行。与此同时,科学规划城市的水系与水利设施,借助水能开展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工作,亦能够增强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促使城市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更具安全性与稳定性。

2 市政工程中可再生能源利用与优化的要点

2.1 太阳能利用要点

在市政工程领域,太阳能作为一种极具重要性的可再生能源,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一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针对城市中的路灯、交通信号灯等基础设施,可配置太阳能光伏板。在进行选址作业时,需保证光伏板能够充分接收阳光照射,规避被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例如,在部分开阔的城市道路沿线,科学合理地设置太阳能路灯,白天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加以储存,夜晚则为道路提供照明服务。此举不仅能够节约大量传统电能,而且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其二为太阳能热水系统。在部分市政公共建筑,例如游泳馆、公共浴室等场所,可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该系统的集热器应朝向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方向,并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旨在提升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为公共建筑提供热水供给,减少对传统热水供应方式的依赖。

2.2 风能利用要点

市政工程领域中,风能的应用主要体现于风力发电与通风系统。就风力发电而言,需依据当地风资源状况,甄选适宜地点建设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例如,可选择沿海城市郊区、空旷工业园区等风资源充沛的区域。与此同时,应对风力发电机组开展定期维护与检查工作,以保障其正常运转。在通风系统领域,部分大型市政地下停车场、隧道等场所可借助自然风实现通风。通过科学规划通风口的位置与方向,引导自然风流入,进而减少机械通风设备的运行时长,以此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在某些新建的大型地下停车场,采用了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模式,当风力条件适宜时,充分利用自然风进行空气交换,仅在风力不足的情况下启动机械通风设备。

2.3 地热能利用要点

地热能在市政工程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地热能常见利用方式之一,在市政建筑建设,如学校、医院等项目实施进程中,可考虑进行安装。该系统通过地下埋管换热器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冬季供暖与夏季制冷的功能。施工前期,需对当地地质条件开展全面且细致的勘察,以确保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安装质量。此外,地热水可应用于市政温泉浴场、花卉种植等领域。然而,在开发地热水资源时,需注重科学合理开采,避免因过度开发导致地质灾害以及资源枯竭等问题。同时,需对排放的地热水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4 生物质能利用要点

在市政工程中,生物质能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可再生能源。其主要的利用方式集中在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供热两方面。对于生物质发电,城市的垃圾处理厂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通过收集城市中的有机垃圾,如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等,利用生物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再将沼气用于发电。在建设垃圾处理厂的生物质发电设施时,要确保发酵设备的密封性和稳定性,以提高沼气的产生效率。同时,要做好垃圾的分类和预处理工作,保证进入发酵系统的垃圾质量,从而保障发电的稳定性。例如,一些城市的大型垃圾处理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生物质发电系统,将原本难以处理的垃圾转化为清洁的电能,为城市的部分公共设施供电。在生物质供热方面,一些市政的集中供暖区域可以采用生物质颗粒燃料。这些生物质颗粒通常由农林废弃物经过加工制成,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特点。在供暖系统的设计中,要选用适合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锅炉设备,并配备高效的除尘和脱硫装置,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一些北方城市的小型社区,采用生物质颗粒供热系统,不仅解决了冬季的供暖问题,还降低了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3 结语

市政工程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优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通过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可以将多种可再生能源形式有效整合到市政基础设施中,从而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这一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保障措施。此外,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也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和接受度,能够为市政工程中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的积累,可再生能源在市政工程中的作用将愈发凸显,为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明川 . 市政工程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与优化分析 [A]2024 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3.

[2] 王岳振,胡松涛,刘国丹,郑进福,于慧俐,秦承敏 . 基于储能与可再生能源配置比差异的多能系统可靠性评估 [J]. 建筑科学,2022,38(02): 57-6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