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的文化渊源、方法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吕锐 李鹏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办事处 辽宁大连 116000; 大连艺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00
卜筮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承载着先民对宇宙、社会与人生的探索与理解。它不仅是一种占卜方法,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本文将从卜筮的文化渊源、方法论体系以及现代价值三个维度,系统探讨这一古老智慧的历史脉络与当代意义。
一、卜筮的文化渊源
卜筮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是先民面对未知世界时寻求指引的一种方式。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卜筮作为一种神秘而神奇的文化现象,最初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卜筮逐渐系统化、制度化,成为商周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为我们提供了卜筮在商代盛行的直接证据。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王对祭祀、战争、天灾、农商、婚姻等各方面事务的占卜活动。卜筮在当时的范围极广,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成为统治者决策的重要依据。正如《史记·龟策列传》所记载,“龟策”是指龟甲和蓍草,古人通过它们来占卜吉凶。[1]卜筮的方法有很多,但都是从原始的甲骨卜逐渐演化而来,其用途主要是用来占卜吉凶。
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卜筮孕育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思维方式。李泽厚提出的“巫史传统”说认为,卜筮奠定了中国“实用理性”思维的基础。这种思维方式不追求超越性的宗教信仰,而是注重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规律,指导实践。[2]《易经》作为卜筮之书的集大成者,不仅保存了特定历史时期的许多文化片段,更成为先秦思想的“元思想”,为诸子百家提供了阴阳辩证的基本范式。
二、卜筮的方法论体系
卜筮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方法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卜筮工具、操作程序和解释原理三个层面。
1. 在卜筮工具方面,传统上主要使用蓍草进行卜筮,也可用其他替代物。从考古发现看,最早的卜筮工具是龟甲和兽骨,通过灼烧观察裂纹来预测吉凶,即“甲骨卜”。后来发展出用蓍草按一定程序演算得到卦象的“蓍筮”法,这种方法被系统记录在《周易》中。[3] 唐代以后,铜钱占卜(“三钱六掷法”)逐渐取代蓍草,成为主流占筮方式。如清代《卜法详考》所言:“钱代蓍,取其便也。”工具的演变反映了卜筮从直观观察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2. 卜筮的操作程序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以《周易》卜筮为例,其基本方法包括工具准备、演卦过程和卦象解读三个步骤。演卦过程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体现了古人对数理关系的独特理解。这种程序化的操作方式,使卜筮摆脱了原始巫术的随意性,向系统化、理论化方向发展。
3. 在解释原理层面,卜筮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卜筮之道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既不同于机械决定论,也不同于统计决定论,而是一种辨证决定论。它认为宇宙万物处于永恒变化之中,通过阴阳两种基本力量的相互作用而发展变化。《易经》将阴阳概念符号化、数理化,形成了独特的卦象系统,通过卦象和爻辞来预测吉凶和指导决策。
三、卜筮的现代价值研究
尽管卜筮起源于古代社会,但其蕴含的智慧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卜筮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思维启迪和实践指导三个方面。
在文化传承方面,卜筮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2023 年河南殷墟遗址的数字复原工程,凸显了卜筮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通过数字技术,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卜筮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卜筮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正如“最令你自豪的中国文化活”动中所展示的,《周易》卜筮作为一种古老的占卜方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
在思维启迪方面,卜筮体现的辩证思维对现代科学和哲学仍有借鉴意义。卜筮强调在变化中把握规律,在矛盾中寻求平衡,这种思维方式与现代系统论、复杂性科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卜筮不是简单的宿命论,而是教人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这种智慧对现代管理学、决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启示。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卜卦这一古老的文化现象,犹如一颗神秘的星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在实践指导方面,卜筮的某些合理成分仍可服务于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应迷信卜筮的预测功能,但其蕴含的风险意识、辩证思维和人文关怀值得借鉴。现代社会面临诸多复杂问题,卜筮教人全面看待问题、审慎做出决策的态度仍有现实意义。正如一些易学研究者所做的,将卜筮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在起名改名、运程预测、择日等方面提供参考,这种尝试虽然需要科学引导,但反映了卜筮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
结语
卜筮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方法体系独特,现代价值多元。从文化渊源看,卜筮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实用理性思维;从方法论看,卜筮构建了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和解释框架;从现代价值看,卜筮在文化传承、思维启迪和实践指导等方面仍具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以科学态度对待卜筮文化,既不盲目迷信,也不简单否定,而是批判地继承其合理成分,创造性转化其有益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如殷墟数字复原工程这样的项目,将为卜筮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开辟新的途径。卜筮这一古老智慧,将在与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对话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
[1] 司马迁 . 史记·龟策列传 [M]. 中华书局,2014.
[2] 高亨. 卜筮方法的探讨[M]. 山东:齐鲁书社,1979.
[3] 李泽厚. 说巫史传统[M].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吕锐,助理经济师 周易研究学者
李鹏,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