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孙亚丹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法论指南,深刻揭示了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规律,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路径。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需以“八个统一”为纲,推动思政课成为铸魂育人的金课。本课教学设计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 2020 年修订)》,秉持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力争“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的素养培育
(一)政治认同——从思维方法到制度自信
通过“十四五”规划的顶层设计案例,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超前思维在国家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运用,从而坚信党和国家运用超前思维推动社会发展的举措,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信心与认同感,积极拥护国家基于超前思维做出的决策部署。
(二)科学精神——从知识掌握到思维自觉
通过学习超前思维的方法如矛盾分析方法、推理和想象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理性的分析社会现象,深入理解超前思维在哲学和现实不同层面的意义,并能通过具体事例加以阐释。这种科学精神的培育,必然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公共参与——从课堂探究到社会行动
教学过程始终强调 “学以致用”,通过激发学生对超前思维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认识到超前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能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主动运用超前思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与决策,从而提升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二、《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教学设计路径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本教学设计以“找到你的就业‘金钥匙’”为总议题,下设三个子议题:“就业为什么这么难?”、“如何打开就业“新空间”?”、“思维超前,无限可能”,以“情境导入——活动探究—知识建构——实践升华”为教学进阶,实现思维方法与价值塑造的协同培养。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播报新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眼下,“金三银四”的春季招聘,正在各地进行。2025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 1222 万人,同比增加 43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数字背后,是青年群体渴望走上工作岗位、践行青春梦想的现实问题。
(二)议题引领,活动承载 总议题:找到你的就业“金钥匙”
(小组风采展示)展示课前调查结果调查组1:大学不够好,专业不热门,招聘的企业少调查组2:想要高工资还体面的工作,累差的工作不调查组3:能力条件不够,达不到招聘硬性要求
调查组 4:客观社会原因,如经济放缓,人工智能的冲击,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
教师活动:小组互评、自评,展示结果。
议题二:如何打开就业“新空间”?
议学情境一:
播放视频:如何打开就业“新空间”?
议学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我们怎样才能打开就业“新空间”
议学总结:超前思维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议学情境二: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节选
材料一: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定为“12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维持在“ 5.5% 左右”。
材料二:强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如具身智能、6G 等,推动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提出要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材料三:提出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就业容量大的行业领域和特别需要支持的就业群体,实施就业支持计划,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
材料四: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议学任务:从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能到关于就业的哪些信息呢?
议学总结:超前思维的方法——推理和想象
议学情境三:
人社部 2024 年 7 月向社会公布,正式将网络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等 19 个新职业,直播招聘师等 28 个新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今年 2 月发布的《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2024)》(下称《报告》),以快手平台为例,截至2024 年底,平台共带动4320 万个就业机会,催生了174 个新职业。
议学任务: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得到哪些就业信息?
议学总结:超前思维的方法——调查研究
议学情境四:
华为:具有居安思危的战略远见,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十余年投入研发备用方案,在面对外部封杀时,能够迅速启用备用方案,确保了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与连续供应。
雄安新区: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通过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为解决“大城市病”、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和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提前布局5G、智能城市等前沿领域,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十四五“五年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使资源能够朝着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领域配置。
议学任务: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说超前思维有哪些意义?
议学总结:超前思维的意义议题三:思维超前,无限可能
议学情境五:
新时代的“国之大者”,需要青年既怀“仰望星空”的志向,更有“脚踏实地”的笃行。对青年来说,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可以是追求人生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舞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3 - 2024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该校每年石油石化相关专业近 60% 的毕业生主动选择服务国家能源行业,就业毕业生中超过 20% 选择到石油石化行业、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青年一代在广阔的基层舞台,能以更加开放包容、积极乐观、不设限的态度去挑选自己的职业道路,为实现青春梦想全力以赴、奋力向前。
典型人物:2025 年全国人大代表王兴兴:宇树机器人;廖志略:化橘红;王争:做好高速服议学任务:90 后全国人大代表的就业创业经历给青少年哪些启示呢?
议学总结:预测行业趋势,把握就业先机;提升综合素质,适应未来岗位;等等。
(三)实践应用,素养落地
青年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青春的荣光。两会擘画的蓝图中,每一个目标都是青年奋斗的坐标,每一项政策都是青年建功的机遇。时代的接力棒已递到手中,何不以青春之名,赴一场与家国未来的“双向奔赴”。
高中生运用超前思维进行职业规划,是顺应时代发展、实现个人成长与价值的必要之举。以超前思维为指引,在职业探索的道路上积极实践,方能在未来职业舞台上绽放光彩。
真行动者,确有未来!——为自己设计一份职业规划
三、结论与反思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教学设计,将抽象的超前思维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通过议题化、任务化、实践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掌握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最终实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化。本课教学设计创新之处在于,是以“大学生就业”为线索,将超前思维方法与社会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二是通过多维度案例,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和和跨学科融合。三是注重培养学生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超前思维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更是一种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思维品质,对学生个人成长、社会参与乃至国家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在讲授《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时,充分结合最新的就业政策、行业动态以及跨学科知识,学生理解较好。从教学成果来看,有一定收获也存在提升空间。学生对超前思维有了完整认识,部分学生开始尝试运用超前思维思考未来职业发展,就业规划意识有所增强。但教学成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学生在课后能否将超前思维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是否能形成长期的规划习惯,这个还有待实践考验。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超前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其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供实践参考。
总之,超前思维的培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讲课过程中应立足我们的国情,联系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韩震、朱明光,《<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 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 沈雪春,《议题式教学例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0.
4. 朱凌云,《生涯规划(高中)》[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