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李秀颖 侯奎峰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130316

引言:语言能力作为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学生未来发展。小学阶段作为语言能力培养关键期,承担着奠定学生语言基础、激发语言兴趣并培养语言思维重任。然而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教学策略,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实现语言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热点与实践难点,探究旨在探寻解决此问题有效路径与方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语文语言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问题反思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各地区教育部门积极响应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改革,将语言能力培养纳入语文教学核心目标且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对核心素养理解不够深入,对语言能力培养理解停留表面层次;许多教师仍沿袭传统教学方式过分注重字词句讲解与课文分析,缺乏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与核心素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教材使用不够灵活,补充材料缺乏时代特色与生活气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表达欲望;教学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忽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评估,使教师不得不将大量精力用于应试训练而非语言能力培养。

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家庭支持不足也制约着语言能力培养效果。多数学校虽设有图书角、阅读室等场所但使用率不高,且缺乏专业指导;课外语言活动形式单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提升语言能力作用。家长对语言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关注考试分数而忽视日常语言环境营造,未能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学生自身存在语言学习兴趣不高、阅读习惯欠佳问题,部分学生沉迷电子产品使用碎片化语言,不利于系统语言能力培养。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语文语言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

构建多元互动课堂模式是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关键策略,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核心素养下语言能力培养须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向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注重创设真实语境,通过情境引入、问题探究、小组协作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表达欲望;教师角色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表达见解。语言能力培养应渗透于听说读写各环节,强调学生参与度关注语言实践过程;阅读教学中可采用整体感知—解构分析—迁移运用模式,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读到语感培养最终达到语言内化。写作教学应注重与阅读联动,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表达素材与技巧,通过仿写、改写、续写等方式实现语言运用能力提升。

小学二年级《咏柳》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运用多元互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漫步校园柳树下,观察春柳姿态感受诗歌意境,激发情感共鸣,为诗歌学习奠定感性基础。返回教室后,师生共同欣赏柳树图片与视频,围绕柳树特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形象词语描述柳树,激活已有词汇为诗歌理解做准备。诗歌导入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诗歌节奏与韵律;随后展开诗意探宝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解读诗句含义,特别关注碧玉妆成、垂、千万缕等关键词语,探究诗人如何用简洁语言描绘生动画面。语言迁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诗人,会用什么词语描绘春天柳树?”鼓励学生模仿诗人表达方式,创作简短诗句。学生们纷纷尝试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春柳,如“柳树姑娘梳着长发在春风中翩翩起舞”等。课堂末段教师组织小诗人分享会,学生互相欣赏、点评创作作品,从中学习多样表达方式。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语文语言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完善与实施路径

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是核心素养背景下语言能力培养关键环节,促进全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融合,动态监测学生语言发展轨迹。完善评价机制先应拓展评价主体打破教师单一评价格局,构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家校共评格局,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形成多维评价视角。评价内容应超越传统知识考查范畴,聚焦语言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核心要素,建立能力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式应实现多样化,结合课堂观察、作品分析等多种形式全面把握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状态。

小学四年级《西门豹治邺》教学案例中,教师创新运用多元评价策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课前教师设计预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查找不懂词语,尝试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建立初步文本认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西门豹智斗巫婆情节设计辨析评议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西门豹做法是否恰当,为何采取此策略,通过小组辩论形式展开,每位学生须用完整句表达观点并提供理由支撑。教师采用观察记录表关注学生表达流畅度、论证合理性、语言组织能力,即时记录学生表现。阅读理解环节教师创设记者采访情境,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西门豹,设计问题并完成采访报道,考查学生问题设计能力与文本深度理解能力。课堂收尾阶段教师组织故事续写活动,学生想象西门豹之后如何治理邺城,继续编写故事,强调语言表达生动性与情节合理性。评价环节精彩之处在于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从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创意想象三个维度设置评分项,学生互评作品并给出修改建议。

结论: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深入分析小学生语文语言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提出系统教学策略。构建多元互动课堂模式、实施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开展多渠道语言实践活动等措施对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未来教育实践中,应进一步强化语言能力培养核心地位,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构建多元支持体系,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加强教学探究,探索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发展需求教学策略,为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现代公民奠定坚实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小霞 .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J]. 甘肃教育 ,2024(3):46-49.

[2] 龙世凯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8):44-46. 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4.08.017.

[3] 张慧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文渊(小学版),2020(1):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