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戏剧表演中形体动作的具体呈现

作者

吕洪元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形体动作是一种直观性的外部形态,是戏剧表演者有目的、有意识选择运用的一种肢体语言,旨在通过动作、表情、姿态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塑造角色与表达情感。在戏剧表演中,形体动作包含角色的外部动作与内在动作,既可以呈现出角色的外部形体特点,也有利于传递角色的心理情感,还能够辅助表演者明晰角色特征,进而塑造出更为丰满的角色形象。本文将对戏剧表演中运用形体动作的价值意蕴加以阐述,从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两个层面出发,并深入分析形体动作的呈现方式。

一、价值意蕴: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

形体动作具有的交际性、社会文化性以及可视性等艺术特点,直接决定了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价值意蕴。这些艺术特点使得戏剧表演同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念相契合,也促使形体表达的形式得以创新,既可以引导观众深刻理解和感悟戏剧的内涵与角色思想,也有助于带给观众良好的视听体验。形体动作的可视性和表现力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审美途径,表演者可以借助能够体现角色性格特征、呈现情节内容以及表达人物想法的形体动作,让观众从更深层次感知戏剧内容与矛盾冲突,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塑造立体且丰满的角色形象,并带领观众跟随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进一步感受角色在不同规定情境下做出的动作与反映,以及由形体动作传递出的复杂情感。与此同时,形体动作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表演者通过调整与优化自身的形体动作,可以为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创设更具表现张力的发挥空间。这就需要表演者丰富自我生活阅历、准确理解作品内容、精准把握角色特征与情感,基于此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形体动作。此外,表演者可以对形体动作进行二度创作,不断丰富形体表达形式,在确保完整演绎人物角色与表达角色情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避免戏剧表演中的形体动作表现方式千篇一律,并可以充分彰显自身表演的独特风格。

二、呈现方式:形体动作与具体表现

(一)创设规定情境的形体动作

戏剧表演中的角色形象来源于形体动作和规定情境的整合塑造,表演者只有从人物角色的视角出发创设规定情境,才能真正将角色身份真实且客观地还原于规定情境之内,进而更全面地感受角色情感。第一,表演者需要熟知剧本创作思想与情节内容,对自我演绎的人物角色有较深的感受与理解;第二,表演者需厘清角色思想和准确分析性格特点,明确表演中的高级任务,即人物角色出现某一种形体动作的主要意图;第三,表演者要加强构思角色的贯穿动作,对角色关系有所把握。在戏剧表演中,表演者理应对角色塑造形成明确的形象构思,将自我思想、想象、情感代入角色塑造中。例如,在处理规定情境中的角色关系时,表演者需要了解角色关系对形体动作有哪些影响,这些影响需要如何借助形体动作体现出来。结合人际交往的生活经验来看,人们在接触不同身份、亲疏关系的人时,往往会表现出具有差异性的形体动作以及会对动作幅度进行拿捏。当面对工作情境中的下属或者职业地位低下者,表演者的形体动作需表现出自由和随意的状态;当面对上级或者职位较高者,表演者的形体动作则需表现出拘谨和约束的状态。结合规定情境变化形体动作非常关键,既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也能够同其它角色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并将其表现出来,这对于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不同人物的情感表达大有助益。

(二)表现语言逻辑的形体动作

台词在戏剧表演中虽然是极其关键的构成要素,但台词需要依托于形体动作而存在,如果脱离形体动作那就会让戏剧表演失去灵魂,导致语言与神态举止无法协调统一,这样就不利于为观众营造表演氛围,也会影响观众的代入感。台词语言是人物角色观念和思想的直接表达,形体动作是台词语言的传递载体,促使台词语言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运用可以表现语言逻辑的形体动作,将语言逻辑贯穿于形体动作中,进而根据情境选择台词语言和肢体语言,为静态的台词语言注入热情与活力。因此,戏剧表演中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离不开语言逻辑做出的合理解释,更需要借助肢体动作从视觉层面带给观众良好体验。在《莫扎特》这一舞台剧中,当表演莫扎特得知母亲病逝消息的片段时,莫扎特表演者一边需要以唱词的方式表达出悲痛、懊悔的情感,另一边需要运用肢体动作体现出饱含深情的体态,完成角色的塑造与情感表达。

(三)控制面部表情的形体动作

在戏剧表演者创作过程中,如何表达与控制面部表情的形体动作非常考验表演者的功底,也是不同表演者相互交流所运用的艺术手段中最难的一种,但对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官是人身体结构中最为精致的构成部分,选用面部表情比四肢躯干进行交流更为有效。

戏剧角色需要走出剧本,在被表演的过程中“活”在现实中,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这就需要借助面部表情加以实现,即使再微妙的心理变化,也可以通过控制面部表情看到表演的效果。语言与肢体属于比较直接的表现方式,相较于语言与肢体,面部表情中蕴藏的情感更具表现张力,可以增强角色塑造的真实性。在《驴得水》裴魁山向张一曼求爱的片段中,普通的蒜皮像雪花般飘落下来,落在张一曼的脸上,张一曼表现出的天真无邪的眼神为观众创设了沉浸式的画面,不仅有对当下生活的热爱,还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此面部表情在此刻胜过了千言万语,观众可以强烈感受到角色当下的情感。

小结

戏剧表演中的形体动作具有交际性、可塑性以及表现性的艺术特点,既可以表现出表演者独特的表演风格,也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促使观众获得强烈的代入感和沉浸感。本文围绕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论述了形体动作的价值意蕴,从创设规定情境的形体动作、表现语言逻辑的形体动作、控制面部表情的形体动作提出了具体表现方式。戏剧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既要善于运用上述表现方式,也要对自我形体动作进行二度创作,尽最大可能消解某种习惯性的动作痕迹,这样才能更好地借助形体动作塑造出更加鲜活、真实的角色,完整呈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情感,以带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莹 , 吴瑶 . 戏剧表演中微动作对角色塑造的作用 [J]. 戏剧之家 ,2023, (26): 27-29.

[2] 刘佳禾 , 张维政 . 谈形体动作对话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以《四世同堂》当中“菊子”角色为例 [J]. 新楚文化 , 2023, (28):48-50.

[3] 林芳冠 . 戏曲演员如何塑造角色——以琼剧为例 [J]. 文化月刊 ,2024, (06): 52-54.

[4] 李心怡 . 滑稽戏演员形体训练对角色创造的影响 [J]. 喜剧世界 ( 下半月 ), 2024, (08): 16-18.

[5] 周诗然, 冯实. 身体意识与气息控制:基础阶段表演形体训练“身声结合”的教学实践 [J]. 艺术教育 , 2025, (06): 137-140.

作者简介:

吕洪元(2002.1-),男,汉族,人,戏剧艺术学院,24 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戏剧与影视,研究方向:戏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