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高中化学多元化教学方式探究
肖微
云南省武定第一中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新课标倡导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这对以往的化学教学提出巨大挑战。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探索多元化教学策略应用,评价实施效果,旨在提供教学改革参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构建适应时代要求化学教学新体系。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环境正经历深刻变革,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关注。以往的讲授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部分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重视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课堂互动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科学探究精神难以有效激发。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全与新课标理念接轨,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过程性评价与学生个体差异,使得教学目标单一化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突出,城乡差距、区域差异明显,优质资源集中于发达地区导致部分学校实验设备陈旧,信息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升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新课标理念与实际教学实践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滞后,对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学科融合不足,化学与其他学科间联系薄弱,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间有机联结;学生学习方式单一,主要依靠记忆与模仿,探究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不足。同时教学评价方式偏重结果而轻视过程,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导致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应试而展开,背离了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初衷。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用策略
面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成为提升教学效果关键途径。项目式学习为化学课堂注入新活力,教师应当围绕重要化学概念或实际问题设计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完整项目体验使抽象化学知识具体化,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情境创设教学将化学知识融入真实情境,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应用;翻转课堂模式重构教学时空,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时间用于深度讨论与问题解决,教师借助微课视频、在线资源提供学习支持,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平台。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则为化学学习提供广阔空间,模拟实验软件突破以往的实验局限,模拟危险反应过程或微观粒子运动增强对化学本质理解。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教学为例,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策略。教师应当设计钢铁发展与现代文明主题项目,组织学生查阅钢铁冶炼史料搜集不同合金样品,分析比较炼钢工艺演进历程,探究原材料、冶炼条件及添加元素对钢铁性能影响,进而制作展板呈现成果。课堂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当引入“青铜时代为何过渡至铁器时代”历史问题,或“桥梁建设为何选用钢材而非纯铁”工程案例,激发学生思考金属材料性质与应用关系。信息技术辅助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分子模拟软件观察铁晶体结构,增强微观认知;实验探究环节设计影响金属腐蚀因素探究实验,让学生提出防腐措施并验证效果。并通过学科交叉视角,引导学生探讨钢铁工业污染治理(化学与环境科学结合)、分析金属材料历史变革对人类文明影响(化学与历史学结合)、讨论材料革新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化学与经济学结合),全方位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多维目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中化学多元化教学方式评价与反思
多元化教学方式应用实践表明,其对提升化学教学效果具有显著作用,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深入反思。从积极影响看,多元化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情境创设等方式将抽象化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彰显,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升,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知识;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获得培养,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活动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然而多元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值得深入思考: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够深入,设计创新课堂活动能力有限,导致教学方式表面多样而实质单一;时间管理与教学进度矛盾突出,多元化教学往往需要更多课堂时间,与考试压力形成冲突。
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为例,多元化教学方式应用既彰显优势也暴露问题。教师采用主题探究方式,组织学生围绕绿色化学与工业生产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查阅资料、访谈企业、撰写报告并开展成果展示;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某地工业污染事件案例,让学生分析污染成因、探讨治理方案;开展家庭垃圾分类与再利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这些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促进绿色化学理念内化,学生表现出较高参与热情与思考深度。但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诸多困难:受课时限制,部分探究活动难以深入开展;学生前期知识储备不足,影响探究质量;实地考察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全面实施。因此未来教学改革中应合理规划课时安排,强化学科知识与能力基础,优化评价体系设计并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多元化教学方式持续优化
与创新。
结论: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多元化教学方式应用策略探讨及其实施评价与反思,揭示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面临挑战与改革方向。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科学思维培养,推动核心素养形成,但实施过程中仍需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时间资源配置,完善评价机制建设。未来高中化学教学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合多元教学策略,构建开放、互动、创新课堂生态,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现代化人才,推动化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金华 . 新课标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研究 [C]// 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创新思维研究分论坛论文集(一).2023.
[2] 林勇 .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7):0271-0271.
[3] 王令芳 . 高中化学多元化教学策略探究 [J]. 环球慈善 , 2022(12):017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