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下小学英语教材的创新

作者

高建军

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沙堰小学 ,225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这要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本文首先总结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随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英语教材创新使用的路径和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了教材整合性、情境性、交互性和信息技术融合等创新使用方法,展现了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情境,深入分析了创新教材使用方法的优势和挑战,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英语;教材创新使用;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引言

新课程改革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创新,还要在教材的使用上进行合理设计和灵活运用。因此,深入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英语教材的创新使用,对于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改下的教材创新使用理念

1.1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秉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潜力挖掘的教育理念,旨在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强调在课程学习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和主动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新课改倡导打破学科界限,实施跨学科教学,使学生在多领域的知识融合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实践策略,它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增强学习的关联性和实用性。合作学习模式则强调团队协作,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和批判性思考来寻求答案,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一模式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新课程改革的这些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旨在构建一个开放、互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教材创新使用的定位

在新的课程改革框架下,教材的创新运用不仅应当是传递知识的媒介,更应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以及提供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思维锻炼平台。教材的创新使用核心在于精准对接教育目标,深入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此为依据来定制和调整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师需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学生的需求,将静态的教材活化为动态的学习体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思维活力。

教材内容的重组与拓展,旨在打破传统教科书的线性知识框架,鼓励跨学科学习,使学生在各个学科间建立联系,形成综合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启发性,设计出与现实生活或未来职业场景相契合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材应被用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输。在尊重教材原有结构的同时,教师需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以案例研究、情境模拟、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自我表达能力的桥梁。

二、新课改下的教材创新使用实践

2.1教材内容的整合性创新使用

教材内容的整合性使用是指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新组合,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主题教学的方式整合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采用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或问题解决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学生能够在完成特定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内化和运用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某教师在教学关于“食物和饮食习惯”的单元时,利用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中西餐饮文化比较的项目。学生不仅需要调查两种饮食文化的特点,还要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进行实际的食品制作或文化介绍活动。该教师结合教材和实际情况,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有趣的任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2.2教材使用的交互性和情境性创新

交互性和情境性创新使用教材,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互动中理解知识点,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案例分析:在进行“问路和指路”的课程教学时,一位教师创建了虚拟现实(VR)旅游指南的情境。学生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于虚拟的城市环境中,需要使用英语向虚拟人物询问路线并提供指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学生能在互动中学习和运用方位词和表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三、新课改下的教材创新使用挑战与展望

3.1教材创新使用的挑战

在教材创新使用的实践中,挑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可用的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的适应性上。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学识和教学技能,以便深入理解教材内涵,同时敏锐捕捉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点,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潜能,又能有效传递知识的教学策略。此外,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是教师面临的一项实际难题。再者,现行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传统知识的考核,可能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在创新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成效,因此,构建与创新教学相匹配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以反映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3.2教材创新使用的未来展望

教育技术的持续革新预示着教材创新使用的广阔前景。AI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辅助,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深度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推送,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有望重塑教材形式,使抽象概念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提升学生的学习沉浸感和参与度。

未来的教材将不再局限于静态文本,而是演变为互动性强、反馈及时的智能系统,能够动态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能保障教学资源的版权,促进优质教材的共享与交流。在线协作平台则可能促进跨地域的课堂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

教材创新使用的未来将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它需要教育者、技术开发者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参与,构建一个适应未来教育需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将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桥梁。

结语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材创新使用势在必行,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教材创新使用的巨大潜力和积极效果。面对挑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动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入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建伟. 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十年: 成就、问题与展望[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11): 56-60.

[2]王巧莹. 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 基础教育论坛, 2015(6): 14-16.

[3]刘文旭.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材的创新使用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3): 112-115.

[4]孙爱荣. 新课改下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探索, 2019(2):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