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炭国企党建创新与智能化建设融合路径探索
姜祁
开滦集团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一、引言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革命的背景下,煤炭国企正加速从传统能源企业向“智能、绿色、安全”转型,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抓手。作为承担集团智能化建设任务的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技术攻关、项目落地、人才培养中发挥政治优势,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企业创新力,是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创新模式,为企业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
二、煤炭国企党建与智能化建设融合的现实挑战
(一)传统党建模式与高科技项目适配性不足
智能化建设项目具有技术密集、跨专业协同、周期长等特点,传统以“三会一课”为主的党建模式难以嵌入项目研发、调试、运维等环节,出现“项目建到哪里,党组织跟不到哪里”的现象。
(二)党员先锋作用在技术攻坚中彰显不充分
智能化建设需要攻克“5G 井下覆盖”“ AI 安全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对党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重管理、轻技术”倾向,党员在关键技术攻关中缺乏平台支撑,先锋模范作用局限于理论学习层面,未能转化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实际效能。
(三)考核评价机制未能体现融合成效
传统党建考核侧重台账资料、活动次数等“显性指标”,而智能化建设成效需要以“项目验收通过率”“技术专利数量”“安全生产效率提升”等“隐性指标”衡量,二者在考核体系中未能有效衔接,导致党建工作对中心工作的贡献度难以量化评估。
三、党建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以煤炭智能化建设为例
(一)构建“项目党建”模式,让支部成为技术攻坚“指挥部”
嵌入式组织设置在智能化项目启动初期同步成立临时党支部,实行“项目负责人兼任支部书记”机制,将党组织建在“5G + 工业互联网”改造、智能选煤厂建设等重点项目上。例如,某矿区智能化升级项目中,临时党支部牵头建立“党员技术攻关小组”,针对井下设备远程控制延迟问题,组织党员联合高校专家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了智能开采的关键瓶颈。
清单化任务融合制定《党建与智能化项目融合任务清单》,将党组织“三会一课”与项目周例会、技术研讨会结合,把“党员责任区”与“技术攻坚标段”对应。在某智慧矿山管理平台开发中,支部将“数据安全加密技术”作为党员攻关课题,通过“主题党日 + 技术沙龙”形式,组织党员带头攻克数据传输加密算法,实现井下设备数据上传准确率提升。
(二)创新“数字党建”载体,打造智能化党建新生态
开发“党建 + 智能化”双平台依托企业信息化优势,建设“智慧党建云平台”,集成项目进度监控、党员技术积分、线上党课等功能。例如,平台设置“智能化建设先锋榜”,实时更新党员在技术创新、项目推进中的贡献值,将党员在智能变电所建设中的故障处理速度、代码优化数量等转化为量化积分,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组织效能通过 VR 技术开展“井下红色课堂”,组织党员在虚拟智能化工作面重温入党誓词,增强技术攻关使命感;利用大数据分析党员专业特长,为智能开采等项目精准匹配党员技术骨干,实现“党员能力图谱”与“项目需求清单”智能对接。
(三)深化“人才党建”机制,培育复合型技术骨干队伍
实施“双培养”工程将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专家。在智能化人才培训班中设立临时党小组,由党员技术专家担任导师,带徒攻关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项目,3 年内培养出 12 名既懂党建又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其中 5 人成长为项目负责人。
建立“党员技术攻关基金”从企业党建经费中划出专项预算,支持党员牵头的智能化创新项目。某党员团队申请基金开展“井下无人运输系统优化”研究,成功研发出基于 UWB 定位的精准调度算法,使井下物料运输效率提升40% ,相关成果获行业科技进步奖。
四、推进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
(一)目标融合:建立“双轮驱动”规划体系
将党建目标与智能化建设目标同步纳入企业年度计划,在“十四五”智能化发展规划中明确“党组织覆盖率 100% 、党员技术攻关参与率 80% 以上”等硬性指标,使党建工作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
(二)资源融合:构建“党建 + 技术”共享平台
整合企业党建资源与智能化技术资源,打造“红色技术驿站”,设置党建书屋、技术会诊室、创新成果展厅等功能区。党员可在此开展“技术党课”,分享智能传感器安装调试经验;企业技术大会同步开设“党建引领创新”专场,展示党员在智能化建设中的攻关成果,形成“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融合生态。
(三)考核融合:设计“双向赋能”评价体系
建立“党建 KPI+ 技术OKR”双考核机制,既考核“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员教育覆盖率”等党建指标,又纳入“智能化项目完成率”“专利转化效益”等业务指标,二者权重各占 50% 。考核结果与项目奖金、干部晋升直接挂钩。
五、结论
煤炭国企推进党建与智能化建设深度融合,核心在于找准“党建引领方向、技术突破瓶颈、党员攻克难题”的结合点。通过“项目党建”嵌入生产一线、“数字党建”激活创新动能、“人才党建”培育骨干队伍,实现了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引领”的转变。实践证明,这种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更成为破解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难题的“红色引擎”。在能源革命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以创新模式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 岳福斌(2023).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23)》[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 李勇,王磊(2022). 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的机制研究 [J]. 《中国科技论坛》,(5): 45-51.
[3] 陈建国(2021).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探索 [J]. 《党建研究》, (3): 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