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分享中“故事接龙”组织策略的实践探索
莫小艳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实验幼儿园 550300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分享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社交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故事接龙”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游戏形式,正逐渐成为幼儿园游戏分享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探索“故事接龙”在幼儿园游戏分享中的组织策略,通过实践分析,为幼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以提升游戏分享的质量和效果。
一、当前幼儿园故事接龙游戏分享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参与积极性不均衡
在实际组织过程中,常常会发现部分幼儿积极参与故事接龙,而另一部分幼儿则表现出沉默或退缩的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幼儿的性格差异、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以及对游戏的兴趣程度不一等原因导致的。
(二)故事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在故事接龙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故事内容跳跃、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的问题。这使得故事的整体质量不高,也影响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教师引导不够充分
部分教师在组织故事接龙游戏分享时,缺乏有效的引导策略,不能及时对幼儿的讲述进行反馈和指导,导致游戏分享的效果不佳。例如,当幼儿出现讲述困难时,教师不能及时给予提示和帮助;当故事内容偏离主题时,教师也不能及时进行引导。
二、故事接龙在幼儿园游戏分享中的组织策略
(一)前期准备策略
1.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温馨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故事接龙。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专门的故事角,摆放舒适的座椅、丰富的图书和玩具,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讲述和倾听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主题墙、悬挂故事图片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故事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2.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的生活经验是故事创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实践活动、阅读绘本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不同的事物和场景,为故事接龙积累素材。例如,在组织“秋天的故事”接龙活动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收集落叶、果实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秋天的特点,这样幼儿在故事接龙时就能有更多的内容可讲。
3. 做好幼儿的分组工作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分组。可以将性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与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分在一组,让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时,分组的人数也应适中,一般以4-6 人为宜,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参与机会。
(二)过程引导策略
1. 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在故事接龙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接龙游戏,大家想不想参加呀?”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故事主题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并猜测故事的内容,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倾听是故事接龙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理解同伴的想法。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可以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用眼神、表情等方式给予鼓励。当幼儿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幼儿对讲述的内容进行评价,如“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你最喜欢他故事中的哪个部分?”等,这样可以让幼儿学会倾听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3. 帮助幼儿构建故事框架
为了使故事内容更加连贯和有逻辑性,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构建故事框架。在故事接龙开始前,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确定故事的主题、角色和基本情节,让幼儿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创作。例如,在组织“小动物的冒险”故事接龙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确定故事的主题是小动物们的冒险之旅,角色有小熊、小兔子、小猴子等,基本情节是小动物们在森林里遇到了困难,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样幼儿在故事接龙时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故事内容也会更加连贯。
4. 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故事接龙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幼儿的讲述进行反馈和指导。当幼儿讲述得好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如“你讲得太棒了,想象力真丰富!”当幼儿出现讲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和帮助,如“你可以想想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当故事内容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如“我们的故事主题是小动物的冒险,接下来的情节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哦。”
结论
“故事接龙”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游戏形式,在幼儿园游戏分享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合理的组织策略,包括前期准备、过程引导和后续延伸等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幼儿园故事接龙游戏分享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游戏分享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志华 .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环节的教师支持对策 [J]. 天津教育 ,2025, (15): 59-61.
[2] 马亚华. “谈”游戏 “话”分享——指向谈话核心经验的幼儿园自主游戏创新实践 [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2025, (04):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