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措施

作者

桂红源

蚌埠市南山郦都小学

引言:新课标将文化自信纳入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强调通过语文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提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1]。在阅读教学领域,新课标要求以文化主题统整教学内容,通过大单元设计、任务群构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经典文本研读中感受文化内涵,在情境化实践中增强文化体验,最终实现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的育人目标。

一、阅读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与教学实践的协同共进机制

(一)经典文本深度研读:文化内涵的精准剖析与挖掘

在新课标背景下,经典文本深度研读作为文化自信培养的核心载体,需要教师在文本解读层面实现三个维度的突破:首先是文本选择的价值重构,其次是教学策略的范式转型,采用“三维立体解读法”,即语言层解析文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如《草船借箭》中“借”字的智慧内涵)、意象层挖掘文本中的文化符号(如《月光曲》中月光意象的审美价值)、精神层提炼文本承载的文化精神(如《少年中国说》中的责任担当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更能在对话中激发文化反思,使传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语境下实现创造性转化 [2]。

(二)创意教学活动策划:文化传播维度的多元拓展与延伸

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意教学活动策划需构建“三维立体传播模型”,通过多模态的教学实践实现文化传播的时空跨越与深度融合 [3]。在技术赋能层面,构建“数字孪生文化空间”,运用 AR 技术还原《圆明园的毁灭》场景,让学生在虚实交融中理解文化遗产价值;开发“诗词智能创作平台”,通过 AI 辅助分析《静夜思》的意象组合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创作。通过构建“创意生成 - 实践体验 - 多维传播 - 效果评估”的完整闭环,实现文化自信培养从知识传递到价值认同的质的飞跃。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

(一)情境教学创设与构建:文化场景的巧妙营造与设置

依据情境认知理论,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需在真实情境中实现意义建构 [4]。教师可通过“三重场景”创设策略提升教学效能:首先搭建“时空还原场景”,利用影视片段、文物复制品等具象化手段重构文本历史语境;其次设计“角色扮演场景”,让学生通过代入经典人物体验文化行为模式;最后创设“生活联结场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场景对接。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赵州桥》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古代智慧的现代启示”主题创设复合情境。首先通过信息技术还原赵州桥建造场景,展示李春如何运用“敞肩拱”设计解决洪水冲击问题,在动态演示中引导学生观察“人字形”桥台结构的力学原理,感受古代工匠的创新思维。第二环节开展“小小工程师”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组为“设计组”“施工组”“质检组”,模拟古代造桥过程:设计组需用竹条、细绳等材料制作桥梁模型,施工组依据《水经注》记载的“石工技术”进行搭建,质检组参照《营造法式》标准验收工程,在协作中体验传统工艺的严谨性。第三环节创设“假如赵州桥会说话”情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撰写桥梁自传,要求结合课文内容与课外查阅的桥梁文化资料,如卢沟桥的狮子雕刻、广济桥的浮船结构等,在创意表达中深化对古代桥梁文化的理解。教师通过技术赋能、角色扮演、生活联结等多元场景,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体验,为文化自信培养提供了具象化路径。

(二)小组合作研讨与交流:文化内涵的共同探索与解读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的建构需通过社会互动实现,而小组研讨为学生提供了文化观点碰撞与意义协商的平台 [5]。教师可采用“三阶递进”研讨策略:首先设置开放性文化议题,如“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在当代是否过时”;其次引导多元视角对话,鼓励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个人经验等展开辩论;最后进行文化共识提炼,通过思维导图、文化手账等可视化工具梳理研讨成果。

以《将相和》教学为例,教师可构建“时空对话工作坊”:第一阶段创设“战国议事厅”沉浸式剧场,在角色扮演中辩论“和氏璧归属权”,重点辨析“完璧归赵”中“智”与“勇”的文化张力。第二阶段启动“历史朋友圈”项目,要求学生为廉颇设计朋友圈动态,用表情包、短视频等形式重构“负荆请罪”情节,引导关注“勇于改过”的文化品质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表达转化。第三阶段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将《将相和》与《三国演义》“孙刘联盟”、敦煌壁画“张仪潮出行图”等进行跨时空对比,阐释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价值。

(三)实践作业设计与布置:文化体验的亲身参与与践行

布置实践作业是促进文化认知向文化认同转化的关键环节,通过具身实践激活学生的文化记忆,使抽象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具体经验,最终形成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6]。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AI 春联创作工坊”实践项目:具体实施步骤包括:1. 用 AI 提取课文中的文化意象词库;

2. 指导学生输入“吉祥如意”“辞旧迎新”等主题词,生成对仗诗句;3. 对比机器创作与老舍先生语言风格的异同,小组讨论修改方案。这种人机协同的创作模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学创作的内核,又培养了数字时代的文化表达能力。此类作业将传统技艺传承与数字素养培养相结合,使文化符号从静态知识转化为可交互的动态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需构建“文本 - 活动 - 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经典文本精读与创意活动设计的双向互动,既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又拓展其现代表达形式;借助精选读物、情境创设、合作探究与实践体验的多维度策略,实现文化认知从理解到认同的转化;建立动态反馈机制与教师成长共同体,推动教学策略的迭代升级。未来教学中,教师需持续关注学生文化素养发展轨迹,以更具时代性的教学策略,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焕发新生机,为学生终身文化自信奠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 刘晓梅 . 基于文化自信素养的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阅读教学策略 [J]. 新课程 ,2024:1-3.

[3] 瞿 晓 英 . 文 化 自 信 视 域 下 小 学 语 文 经 典 阅 读 策 略 [J]. 学 苑 教育 ,2023(6):72-73.

[4] 杜骋域 . 聚焦文化自信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J]. 读写算 ,2024(9):44-46.

[5] 张艳 . 指向文化自信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群设计 [J]. 小学阅读指南 : 导学版 ,2023(8):38-40.

[6] 林 梅 清 . 文 化 自 信 视 域 下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J]. 天 津 教育 ,2023(19):135-137.

【基金项目】2023 年蚌埠市教育规划立项课题 ( 编号 :2023155)“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提升文化自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