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传统文化故事的融入与实践
陈穆惠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中心幼儿园 524100
伴着时代的逐步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愈发关注。幼儿园语言教学作为启蒙教育的核心环节,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媒介。传统文化故事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可当前在幼儿园语言教学里,对其融入的程度还不够。在这样的情形下,研究怎样把传统文化故事高效融入幼儿园语言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旨在探寻切实可行的融入策略以及实践的具体办法,为幼儿教育增添新的活力,使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达成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的良好融合。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传统文化故事融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养与资源储备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意味着传统文化绘本的内容具有丰富性特征。幼儿可以在不同年龄段了解不同难度系数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其在传统文化认知的过程中保持新鲜感。并且,教师获取与筛选优质传统文化故事资源的能力有所局限,手头教学素材相对稀缺,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如此一来,在教学进程中,教师仅能挑选较为常见的少数故事,内容欠缺新颖性与丰富度,难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把故事与语言教学目标有机融合方面也遭遇困难,无法出色设计出既契合教学要求又富有趣味的活动,进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故事融入语言教学的成效[1]。
(二)教学方法与幼儿特点契合度低
幼儿园将传统文化故事融入语言教学之际,教学方法与幼儿特性的适配程度偏低。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可是一些教师依旧运用传统、单一的讲授形式讲述故事,幼儿处于被动倾听状态,缺少主动参与及互动体验。举例来讲,只是单纯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故事,鲜少有机会表达自身想法与感受。这种教学方法并未充分考量幼儿的学习模式,致使他们极易觉得枯燥无趣,降低了对传统文化故事的兴趣。除此之外,在活动设计方面,未依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与语言发展阶段实施分层教学。年龄较小的幼儿,故事内容过于繁杂;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又欠缺足够挑战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需求,对传统文化故事在语言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形成阻碍。
(三)家园社区协同教育机制不完善
幼儿园语言教学对传统文化故事的融入,需要家园社协同教育凝聚力量,然而目前协同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在家庭层面,部分家长对传统文化故事的教育价值认知不足,未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幼儿在家中缺少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故事的氛围和机会。比如,家长很少主动给孩子讲传统文化故事,或者在孩子分享在幼儿园学到的故事时,没有给予足够回应与引导。社区资源的利用也不够充分,社区与幼儿园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未能为幼儿创造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契机,像是组织民俗活动、参观文化场馆等。幼儿园在协调家庭和社区资源方面也有所不足,没有搭建起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与活动平台,使得家园社在传统文化故事教育上各干各的,无法汇聚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对传统文化故事融入语言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产生影响。
二、传统文化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传统文化故事融入幼儿园语言教学,其基石在于教学内容的恰当选择。首要一点,故事的筛选需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精心为之。就小班幼儿而言,因其认知能力尚有限,故应选取情节简单且形象生动的故事,比如《司马光砸缸》,此故事简短又富童趣,易于幼儿理解,能为其思维与语言奠定初步基础。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那么可挑选稍显复杂且蕴含一定道理的故事,像《曹冲称象》这类,以此助力他们拓展认知以及语言表达。至于大班幼儿,则可接触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的故事,例如《嫦娥奔月》,从而满足其求知欲,提升其语言的深度。其次,还需丰富故事内容的呈现形式。可将故事与精美的绘本相结合,借由直观的画面去吸引幼儿;制作有趣的动画,以动态形式激发幼儿兴趣;把故事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吟唱过程中加深记忆,使得传统文化故事能以多元的方式融入语言教学当中[2]。
(二)教学方法运用策略
让传统文化故事在语言教学中发挥出更大效能,这离不开合适教学方法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属必不可少。情境教学法能够创设出生动的场景,比如在讲述《小红帽》时,布置森林场景,让幼儿仿佛置身其中,以此增强他们语言学习的体验。角色扮演法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三只小猪》里扮演小猪和大灰狼,借此锻炼其口语表达以及情感演绎能力。游戏教学法是把故事元素融入游戏当中,像玩“故事接龙”游戏,以此提高幼儿的参与度与创造力。同时,要着重强调互动式教学。鼓励师幼之间展开互动,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思考,比如在讲《精卫填海》时询问幼儿精卫精神的意义,以此促进双方的交流。倡导幼儿之间的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对故事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在互动当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故事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整合教学资源,乃是推动传统文化故事融入语言教学的有力保障。在园内资源整合方面,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中丰富的传统文化故事藏书,定期开展图书借阅活动,以便于幼儿进行阅读。要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组织教师编写故事教案、制作教具。还可利用活动室的空间,打造传统文化故事角,布置好故事场景与道具,为幼儿提供学习的场所。在家园合作层面,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举办亲子故事活动,让家长参与到讲述故事当中,以此增进亲子关系以及加强文化传承。与社区展开合作,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邀请民间艺人到园讲述传统故事,以此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对园内资源的优化以及与家园社的紧密合作,拓宽传统文化故事融入语言教学的渠道,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3]。
结语:
此次研究紧紧围绕时代提出的需求,针对传统文化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融入和实践展开了深入探索。实践表明,通过科学地挑选教学内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能够明显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但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幼儿教育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会。在今后,需要不断对融入策略加以优化,创新实践的形式,强化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深度合作。期望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让传统文化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展现出耀眼的光芒,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泽冰 .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N]. 科学导报 ,2025-05-28(B02).
[2] 张文娜 . 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05):157-159.
[3] 林燕玉 . 幼小衔接视角下,创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5,(1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