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族高校推普工作浅析
马萍 胡承鏖 许子云 孙婷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100
一、前言
强国必先强语,强语助力强国。语言能力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阵地,在增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社会供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愈发感受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二、研究思路
有学者指出:民族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切实履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 [2]。本研究通过走访学校 29 个教学单位及相关部门,在专任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支持下,结合文献资料和新闻报道,系统梳理了近十年的推普工作成果。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分析学生普通话水平及认知现状,为学校进一步优化推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结果
(一)少数民族在校生的普通话情况调查
在本次调研中共回收有效问卷 380 份,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达总人数的 75% ,其中以藏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为主,约占总人数的 3/5,三个民族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均衡,被访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年级,大四及研究生占比较少。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于学校推普工作的反馈。
1、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对普通话的认知
调查显示,约 2/3 的受访同学表示在进入大学之后普通话水平显著提升。在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的 300 名同学中,藏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学生均取得良好成绩。在对藏语言学班学生的进一步访谈中得知这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大学学习生活环境客观上增加了普通话使用需求。其次,当前校园中教师队伍的普通话整体水平更高,且随着国家推普政策的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深植于人心。数据显示, 80% 的学生为提高沟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主动学习普通话。而航空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小 L 表示,提升个人形象也是其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因素。
2、学校推普语言环境和学生对学校推普工作的反馈
民族高校在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强化民族地区语言规范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我校积极开展多元化推普工作。调查显示, 95% 以上的学生都能注意到校园内的推普标语和电子屏上的推普视频。在一对一的访谈中我们记录了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推普工作满意度的反馈,部分学生表示现有的宣传形式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但创新性不足,缺乏长效影响力,期待可以增加更多与众不同的推普活动。
(二)推普工作的成果回顾
1、基础教学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2021 年名列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为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推普工作优化提升,学校专门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建设语言教学和研究实验室。为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了解自身普通话掌握程度,学校充分发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语委研究基地的示范作用,将专业设置与语言文字有机结合,开设“语音生理机制与普通话发音训练”“普通话与口才实训”等多门有关提高普通话水平的课程,将推普工作融入师生日常教学工作中,打造出完备的授课训练常规化体系[3]。
2、培训讲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高质量推普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实现途径。为落实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提升语言文字服务力和影响力,我校积极开展普通话培训讲座。自 2020 年起,学校每年举办多场公益讲座,其中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面向全校师生展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及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备考指导已形成长效化机制,这些培训活动有效促进了普通话推广工作,为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实践应用
作为国家民委直属高校,积极发挥“先锋队”和“排头兵”作用。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学校立足民族地区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专业学科和资源优势,面向民族地区持续开展推普活动。连续多年来,数支由学子组成的推普小分队在寒暑假期间深入民族地区,开展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民族地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重要贡献。
四、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思考
本文认为:新时期民族高校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创新语言文字教育模式,规范发音语调训练等,打造新品牌,为推普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校在未来的推普过程中应继续加强普通话教育,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发音语调训练,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确保工作的高质量推进。不断优化推普内容及安排,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推普工作体系。
五、结语
2022 年伊始,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 大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通过务实举措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提升普通话水平,学校有效保障了知识传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显著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推普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持续优化,充分发挥强语兴教、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为人才培养和民族地区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廉径 , 李旭 . 语言生态平衡视域下高校推普工作开展路径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1):28-30.
[2] 任军 . 地方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与实践——基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探索 [J]. 民族教育研究 ,2022,33(04):62-67.
[3] 张元年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高校推广实践研究——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2023 年文化艺术创新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四)
作者简介:
1、马萍,女,2003-6,回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2、胡承鏖,男,2003-10,土家族,四川省达州市人,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许子云,女,2005-1,汉,广东省揭阳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通讯作者:孙婷,女,1983-6,汉,河南郑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x20241074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