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
安琪儿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省 兰州市 730124
1 引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意义重大。中学阶段作为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至关重要。[1]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于中国北部边疆多民族聚居区,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内蒙古自治区的代表性学校,在培养各民族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以该校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创新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该校教学质量,更为其他中学开展相关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查阅学校官方账号等方法,对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的师生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其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与路径。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8 月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断,并指出教育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源地、是对外展示我国各民族经济发展成就以及民族团结的窗口。青年学生担负着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以,铸牢内蒙古地区青少年及全体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刻不容缓。
3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学生与教师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态度、认知认识等情况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视程度。以此为依据分析该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少数民族中学中深入开展提供有效可行的策略。
4 调查方式
为了解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分析该校对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我们主要通过文献查阅、查阅公众号、问卷调查等方法展开调查。最后,将获得的调查信息进行归纳分析。
5 调查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向高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的内容之中,一共设置了教师版和学生版调查问卷一共 27 道题目。其中,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中,主要包括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程度、学校是否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如何进行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在教师填写的调查问卷中,主要包括教师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程度、学校是否经常对教师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如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等问题。
对于调查问卷的回收,一共回收有效问卷 163 份。其中对于教师的调查问卷回收了13 份,学生的调查问卷回收了150 份。
6 该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学校内及班级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开展民族歌舞表演、诗歌朗诵等文艺活动。[2]
但目前也存在问题:约 36% 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不够系统深入,思政课多以理论讲解为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浮于表面,不清楚其真正内涵。学校相关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教学方式传统,主要是讲座和主题班会,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教师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教学方法,影响了教育效果。
7 针对该校存在问题的可行措施及创新路径
7.1 加强思政课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加深
思政课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及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重视并加强相关教学。同时,教师要在思政课中让学生感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与自豪,并在其他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如在历史课中融入各民族故事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做出的贡献等,以此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进步。[3]
7.2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训。例如,定期组织召开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校园活动、举办教师学术交流活动及定期组织学习情况检查等。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并举行竞赛等来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及自身素养。
7.3 教学方式创新
调查显示,目前多为讲座和主题班会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可采用贴近学生的方法,如加入本地民族故事来引导讨论、开展情景扮演活动等,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民族差异和特色,通过友好交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4 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师生提供新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可以借助新技术开发线上平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发布相关的知识和资讯。达到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起到教育作用。
7.5 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及教育质量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流的重要纽带。在 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所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对于少数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中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拓宽视野。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知明显优于那些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这表明,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够有效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校可以借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之美,感受其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1]
结论
本项目通过对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通过文献搜集、公众号查阅,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深入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策略和创新路径。但是,本项目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研究样本仅选取了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样本范围相对较窄,部分策略和路径的实施效果需要长期跟踪观察,目前的研究还无法全面评估其长期影响。在今后,本小组还会继续关注研究该项目的具体情况,并且不断学习并铸牢自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苗苗 . 西宁市高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 [D]. 青海师范大学 ,2024.
[2] 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同心共筑向未来——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J]. 内蒙古教育,2024(6):2.
[3] 梁立新 , 肖意贞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 [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5,38(1):97-102.
作者简介:安琪儿(2004.4-),女,蒙古族,内蒙古镶黄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
项目来源:2024 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以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为例”
项目编号:X202410742071
项目成员:
完玛吉,2004-8,甘南藏族自治州人,藏族,热孜万古丽·沙地力,2003-5,新疆吐鲁番人,维吾尔族,扎克亚·艾力,2003-5,新疆吐鲁番人,维吾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