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作者

彭招娣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第三中学  341100

引言:创新思维作为二十一世纪人才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焦点;高中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双重特征,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丰富土壤和广阔平台。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

一、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启发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教师通过巧妙设问、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见解和新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探究式学习模式也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学重要组织形式,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让不同思维方式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促进。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讨论、创作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火花。讨论式教学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互动营造民主开放课堂氛围;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点,即使是与主流观点不同见解也应当给予尊重和认可。情境教学法也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在情境体验中激发创新灵感。

二、优化课程内容,拓展创新空间

传统语文课程内容往往局限于经典文学作品和固定知识点,缺乏时代性和开放性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现代语文教学需要在保持经典文学作品核心地位同时,适当增加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阅读材料。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有益补充,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思维角度和思考方式。跨学科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语文学科与历史、地理等学科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学习体验。教师应当通过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在跨学科学习中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多元文本解读策略在经典作品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批评、心理分析等不同方法来理解文本深层内涵,通过多角度文本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以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突破传统单一解读模式,引导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李白梦境构建过程及其反映出来诗人内心世界,探讨梦境与现实交织中体现出来浪漫主义色彩和反叛精神。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天姥山奇幻景象描写,结合李白当时政治处境和人生际遇,深入理解诗人借梦境表达现实批判和理想追求这一创作手法。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将此诗与庄子《逍遥游》中相关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自由精神追求这一主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中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学生还可以从文化传播角度探究这首诗在后世文学创作中产生影响,分析其对现代诗歌创作启发意义,通过古今对比加深对文学传承与创新关系认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创新发展

传统语文评价往往以标准答案为准绳,注重知识记忆和规范表达,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强调多元化和个性化,要求建立更加科学合理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轨迹,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创新性表现;课堂讨论参与度、思维活跃程度等都可以成为过程性评价重要指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发展过程,增强学习信心和创新动力。多维度评价标准建立也是完善评价体系重要方面,除了传统知识掌握程度外还应当将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合作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

以必修下册《雷雨》教学评价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多层次表现性评价任务来全面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状况。学生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深度体验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在表演过程中展现自己对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独特理解,教师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突破固有人物形象束缚,创造性地诠释角色内在情感和外在表现。学生还需要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分析周朴园、繁漪等主要人物行为动机,探讨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复杂人格特征,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分析过程中体现出来思维深度和创新见解来进行评价。学生可以尝试改写剧本结局或增设新场景,通过创作实践展现自己对原作思想内涵理解和艺术想象能力,教师评价标准不再局限于是否符合原著精神,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创作过程

中体现出来独创性和合理性。

结论:培养高中学生创新思维是新时代语文教学重要使命,需要通过系统性策略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转变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基础,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优化课程内容是拓展学生创新空间关键,需要在保持经典文学作品核心地位同时适当增加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学习材料,通过跨学科融合和创意写作等方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完善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创新发展保障,建立多元化、个性化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能够为学生创新思维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孙炳祥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J]. 学周刊 , 2024(9):79-81.

[2] 杨慧源 .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J]. 进展 ,2024(20):98-100.

[3] 姚国英 .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C]// 广东教育学会2024 年度学术成果集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