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与危桥改造技术要点

作者

李将恩

天津市静海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一分公司 天津市 301600

摘要:为了延长农村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探讨农村公路桥梁病害及其产生原因,阐述养护基本原则,以某农村公路沿线桥梁为例,分析其病害产生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实际病害制定相对应的养护措施,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桥梁;病害成因;养护管理

桥梁在乡村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是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但它们常因技术限制、操作失误和特定环境遭受损害,包括结构损伤和超载、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问题。这些损害威胁行人和车辆安全,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因此,研究损害原因、分析机制和影响因素至关重要。需要全面审视桥梁设计、施工和使用,并系统规划维护管理。有效的维护策略应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合理使用管理以及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以确保桥梁安全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1 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的基本原则

1.1 质量第一

优质的道路养护对于增强交通安全至关重要,它能显著提升道路的安全性能,确保沿线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得到妥善保护。因此,在道路施工阶段,必须将质量控制作为核心原则,确保其贯穿整个施工流程。同时,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应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细致的评估,坚决禁止任何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入养护施工现场。

1.2 预防为主

在进行农村公路桥梁养护时,不应等到桥梁出现了病害再进行处理,需提前对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对养护质量进行全阶段把控,坚持预防为主,尽可能降低病害出现的概率。

2 危桥改造技术及操作要点

2.1 体外预应力加固

体外预应力技术是桥梁加固的有效方法,涉及在梁体外部增加并张拉钢绞线束或钢筋。加固时,根据工程情况选择横向、竖向或纵向张拉方法。横向张拉时,在梁体下缘对称位置布置预应力筋,并弯曲适当位置的筋,通过支点锚定至梁端。竖向张拉则在梁肋两侧安装对称预应力筋,并锚固于梁端肋侧,然后中部朝竖直方向张拉。

2.2 增大截面加固

增大截面加固技术是一种通过扩展桥梁原有构件的截面尺寸或增加钢筋配置以增强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该技术适用于钢混受压构件、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等桥梁结构部位的加固,特别是在拱桥的拱形结构与下部结构墩身加固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某危桥改造项目中,通过将拱肋构件的截面尺寸从18 cm×25 cm扩大至48 cm×40 cm,并增设16Φ16 cm的通长主筋,同时将横系梁尺寸从1 cm×9 cm增加至39 cm×25 cm,并增设12Φ16 cm的通长主筋,实现了显著的加固效果。在实施该技术时,需依据现有数据计算桥梁构件在截面增大加固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状态,同时考虑新旧混凝土的协同工作问题,并精确进行受弯、受压构件的加固计算,以确定加固构件的位置、新增混凝土与纵向钢筋的强度值、新浇混凝土的厚度以及纵向受力钢筋与封闭式箍筋的直径等关键技术参数。

2.3 封缝灌浆加固

封缝灌浆加固技术主要应用于解决桥梁结构中宽度超过0.15 mm的裂缝问题。该技术通过在空气压力作用下向裂缝内部灌注水泥砂浆或环氧浆液,待浆液凝固后,能够显著提升桥体结构的完整性与承载力,同时封闭缝隙,恢复结构的抗渗性能。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施工时间短、加固效果显著等特点。在实施封缝灌浆加固技术过程中,首先需彻底清除裂缝表面及内部的灰尘、污渍、杂物和松散颗粒,并使用丙酮溶液清除裂缝表面的油污,确保裂缝区域的清洁。接着,清理压浆嘴底板上的锈迹和油污,确保底盘与灌浆孔眼紧密贴合,保持压浆嘴间距在20~50 cm之间。然后,沿裂缝走向在表面均匀涂抹环氧树脂以形成密封带,并进行气密性检测,对密封效果不佳的部位进行二次封闭处理。

2.4 碳纤维加固

在实施碳纤维加固技术过程中,首先需对桥梁裂缝等结构缺陷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去除灰尘和污渍,剔除松散的混凝土,并对表面缺陷进行修补。对于宽度小于0.2 mm的微小裂缝,采用表面封闭法进行处理;对表面凸起部分进行打磨,确保构件表面达到光滑、平整的标准。接着,在加固区域的表面均匀涂布底胶,按照既定顺序贴合裁剪好的碳纤维布,尽量控制碳纤维材料的节段长度不超过6 m,并对接头部位进行适当的搭接处理。通过使用滚筒对碳纤维层进行反复压实,以排除其中的残留空气。最终,让加固后的桥梁结构碳纤维部位静置,以使粘合剂自然干燥,并进行适当的养护工作。在养护期间,应避免外力冲击或挤压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养护完成后,根据改造要求,在碳纤维层表面涂覆耐火漆或其他涂料。

3 农村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措施

3.1 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和质量监管

在农村公路桥梁施工图设计阶段完成后,必须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设计图纸进行技术审查。审查工作应聚焦于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指标、技术依据、技术参数、技术工艺以及工程数量等关键要素。在项目施工启动之前,施工单位需组织技术团队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审阅,并依据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复测,特别关注控制点坐标、标高、桥涵防护设施定位以及计算工程量等关键数据。基于此,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构建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项目建设相关制度。业主单位应负责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参与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活动,确保各方对设计图纸有充分、全面、深入的理解。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应定期或根据需要召开工地例会,及时反馈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施工组织计划,并开展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与技术培训,确保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充分了解注意事项,并落实监管责任。

3.2 强化农村公路桥梁施工现场管理

首先,必须科学地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标准,以进一步规范施工行为,实现施工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施工材料及设备的存放应有序且合理。其次,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状况,选择最适宜的施工技术。鉴于农村公路桥梁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施工技术。最后,确保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建立业主抽检、监理常检、施工单位自检的三方监督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并纠正与施工要求不符的问题。分项工程完成后,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专业检测,只有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3.3 做好养护人员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工作

在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养护工作的成效。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手段,以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而培养出一支具备高水平专业素养的养护团队。

3.4 超前规划,强化公路养护质量管理

为保证公路桥梁养护质量,需深入分析养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进行前瞻性规划。同时,应采纳各方意见,确保工作的有效性。交通管理部门应提高管理效能,统筹人力资源,减少成本,简化流程,提升效率,确保管理措施执行。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应有专职人员,明确责任。养护质量应是首要任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坚持质量至上,严格控制标准,完善监督体系,借鉴现有监理模式和方案,实现养护目标。

结语

在农村公路桥梁的后期运营阶段,常常会遇到裂缝、钢筋锈蚀等结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安全通行。为了确保桥梁的长期安全,养护工作应采取预防性措施,提升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确保养护任务的高质量执行。同时,实施桥梁的常规监测,对检测到的问题或潜在风险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通过实施多元化的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促进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添聪.高速公路桥梁病害成因分析与维修处置措施[J].交通世界,2021(10):130-131.

[2]陈华涛.农村公路桥梁病害成因与养护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1(7):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