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教材视野下语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研究

作者

张宇

呼和浩特回民区南马路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语文教学逐步从知识传授转向文化传承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融入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视野和实践空间。本文以“敬老爱老”主题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探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活动包括前期课堂导入、走进敬老院开展关爱行动及总结反思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尊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情怀,促进知行合一。

关键词: 新教材;传统文化;敬老爱老;实践活动;语文教育

一、新教材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推行,小学语文新教材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教材编选了大量具有文化内涵的课文,如《游子吟》《弟子规》《木兰诗》《黄香温席》等传统经典作品。这些文本不仅具有语言表达的教育功能,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精神。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价值观念多元化,如何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和道德观念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尊老情怀,不仅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立德树人的生动体现。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二、“敬老爱老”主题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敬老爱老相关的诗文,了解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精神内涵。

情感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辈的辛劳与关爱,激发尊老爱老的情感,培养感恩之心。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准备阶段:课堂教学与文化导入

经典诵读与文化渗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敬老爱老相关的经典诗文,如《游子吟》《黄香温席》《劝孝歌》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尊亲之情。通过朗读、背诵、分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品味诗文之美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魅力。

故事分享与情境讨论

教师讲解传统文化中的孝亲故事,如“子路背米”“黄香扇枕温衾”等,学生分组阅读并分享自己理解的故事内容。随后组织全班讨论:“我们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敬老爱老的美德?”通过情境讨论,学生能够思考并提出实践的具体方法,为后续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活动方案制定与物品准备

(1)班级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策划“敬老爱老”主题活动方案。各组设定具体任务,如活动节目准备、物品筹备、关爱内容设计等。

(2)物品准备:学生制作手工礼物,如贺卡、书法作品、剪纸等,书写祝福语,表达对老人的关爱之情。部分学生可准备诗歌朗诵、歌曲表演等节目。

(三)活动实施阶段: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

开展慰问与情感交流

学生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来到敬老院,与老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讲述往昔岁月。学生主动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拉近与老人的心理距离,营造温馨的互动氛围。

才艺展示与互动活动

(1)学生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包括诗朗诵、合唱、舞蹈等,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增添欢乐氛围。

(2)组织“亲情故事分享会”,学生朗读自己写给爷爷奶奶的信件或讲述与长辈之间的感人故事,让老人感受到孩子们的真情与关怀。

爱心服务与实际行动

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陪伴散步等,践行敬老爱老的实际行动,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四)活动总结阶段:反思与成果展示

撰写活动感悟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撰写活动反思,题目如《走进敬老院的感受》《用爱温暖老人》《敬老爱老,从我做起》等,引导学生反思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表达对老人的关爱之情。

班级交流与展示

(1)组织“敬老爱老”主题班会,学生分享活动经历与感悟,通过口述、展示礼物、播放活动照片等形式,回顾活动过程,深化情感体验。

(2)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感悟日记、手工礼物、书信等)制作成展板或宣传册,展示活动成果,营造尊老敬贤的校园文化氛围。

延伸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将“敬老爱老”行动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如定期为家中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陪伴父母长辈聊天等,使活动形成持续效应,真正将传统美德融入生活。

三、“敬老爱老”实践活动的成效与思考

(一)活动成效

情感体验与道德养成: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深刻体会到老人的辛劳与孤独,激发了敬老、爱老、助老的情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

知行合一与文化传承: 通过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学生将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了文化自信和责任意识。

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及社会交往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活动形式需多样化: 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可引入现代技术,如线上互动、短视频制作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与传播效果。

持续性不足: 建立长期帮扶机制,通过定期回访和主题延续活动,使敬老爱老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推广与宣传不足: 将活动经验与成果推广到全校范围,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四、结语

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文化传承和精神塑造的重要途径。在新教材视野下,通过“敬老爱老”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将课堂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未来,语文教育应继续深化传统文化与实践活动的融合,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

2.叶圣陶. 《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

3.王尚文.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研究》

4.刘勋. 《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