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作者

王丽敏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 121000

引言:高中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不仅需要教学地理知识更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为地理教学提供全新路径与方法,使情感教育实现方式更加多元化、科学化。通过从智能化情境构建、数据化分析融合、交互式体验创设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实效性。

一、构建智能化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情感认同

教师应当利用智能三维建模技术再现地球内部结构,使学生直观感受地壳、地幔、地核层次分布,理解地质作用机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形地貌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典型地理景观形成演变;通过智能气候模拟系统重现台风、龙卷风等天气气候现象,使学生感受自然力量壮观与危害。智能化情境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引导,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情境设计,如使用智能环境监测数据呈现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

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评价系统实时捕捉学生情感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借助智能推荐算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如根据兴趣推送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公园等相关资料拓展学习广度。通过智能问答系统解答学生疑惑,满足求知欲望强化学习效果。在智能化情境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突破以往的教学时空限制,身临其境感受地球壮美景观和自然环境变化建立情感联系,激发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地和谐观念。

二、融合数据化地理分析,培养学生对人文景观情感共鸣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智能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通过历史影像对比观察城市扩张过程,理解城市化带来社会变迁;利用人口迁移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现人口流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借助经济地理大数据分析工具探究产业布局逻辑,感受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程度。人工智能辅助下数据化分析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数据背后人文内涵,如通过智能语义分析技术整合不同地区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非结构化数据,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利用情感计算技术分析社交媒体中关于特定地区评价,了解公众感受;借助智能翻译系统打破语言障碍促进多元文化理解。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探究工具开展微型调查项目,如设计智能问卷调查家乡文化认同感,利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采访社区居民对城市更新看法,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旅游评价信息了解游客体验。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防灾减灾》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地震灾害数据分析平台,引导学生探究全球地震带分布规律与我国地震多发区域。学生通过智能数据挖掘系统检索历史地震案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等重大灾害资料,利用智能分析工具比较不同地区应对措施与恢复重建情况。教师应当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让学生模拟参与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考虑地质条件、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体会灾后重建复杂性。借助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收集整理地震亲历者口述历史,分析提炼灾区民众心理变化与情感体验,学生还可利用智能媒体分析工具探究不同国家媒体对同一灾害报道角度与情感倾向,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设交互式地理体验,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情感连接

教师应当利用智能角色扮演系统让学生模拟不同国家贸易代表进行国际贸易谈判,体验全球经济联系;借助智能决策模拟平台让学生担任城市规划师角色,考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制定区域发展策略;通过智能环境仿真系统让学生参与生态系统保护实践,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这些交互式体验活动中人工智能能够根据学生选择实时调整情景发展,提供个性化反馈,创造高度沉浸感。教师应当引入智能对话系统,模拟不同地区文化代表与学生交流,如通过对话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特色;利用智能导览系统带领学生进行虚拟田野考察,探索世界各地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借助智能创作平台鼓励学生创作地理主题作品,表达对地域文化理解与感悟。

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分布》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交互式人口迁移模拟系统,让学生探究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与成因。系统中融入智能对话功能,模拟来自不同人口密度区域居民角色,学生可与这些虚拟角色进行对话了解高密度区域生活压力、低密度区域发展困境。教师还应当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创建全球人口政策顾问情境,学生扮演联合国人口专家,为不同国家人口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如面对日本、德国等国家老龄化问题,学生需考虑文化传统、经济结构等因素提出符合国情建议;针对印度、尼日利亚等人口快速增长国家分析人口红利与资源压力关系,制定平衡发展策略。智能系统会根据学生方案给予实时反馈,模拟政策可能产生后果。

结论:人工智能技术为高中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提供了新途径与方法,通过构建智能化地理情境、融合数据化地理分析、创设交互式地理体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对自然环境情感认同、对人文景观情感共鸣、对地域文化情感连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地理情感教育能够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增强教学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感态度。未来地理教学应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情感教育深度融合,注重技术伦理考量构建更加完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教学和情感培育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李霞 .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策略和途径 [J]. 考试周刊 ,2020.

[2] 林玉柱 .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 [J]. 中华传奇 , 2019(10):1.

[3] 许立军 .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J].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