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多元素质的协同发展
田颖
四川省犍为县机关幼儿园
绘本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学前教育组织 (OMEP)1997 年国际会议主题即“儿童与书”,认为早期阅读是使幼儿获得口语,使用书面语言的物质基础,能提高读写技能,提高文化背景,扩展见识,使幼儿处于丰富的智力环境中,并激发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同样在我们幼儿园,为了使幼儿发展的更加多元化,我园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活动发现,绘本作为学前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广泛使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本体价值和教育价值。
区域活动是幼儿游戏的主要体现形式,通过幼儿在区域中从模仿游戏到有组织有目的的自主游戏,幼儿的多元素质得以充分发展。当幼儿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增加了认知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元素与区域活动相结合,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多元智能有了更高的提升。
一、绘本阅读促进了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培养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探索性与持续性。
观察是幼儿进入绘本阅读的钥匙,通过观察,认识故事中的角色、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把握故事情节及发展线索、发现隐匿在画面中的细节和难以用语言述说的精彩纷呈的世界。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练就逐渐形成为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
绘本阅读正是培养观察力的重要途径。绘本生动的画面,能引发幼儿主动观察、认真观察、深入观察。如《逃家小兔》这本书,主要以两张黑白画面和一张跨页的彩色相间构成,前者配以文字,后者没有文字和对白,但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和兔宝宝那种温馨的情感,文字与黑白画面紧密结合,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鳟鱼,我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接着的彩页马上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用萝卜钓小兔这条“小鱼”。这样的图画与文字的结合,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的观察力被这么拟人化的展示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
区域活动中幼儿利用所观察得到的认知经验,在游戏中去体验,把绘本中的某一元素有意的融入游戏,发现更为有趣的游戏玩法,或者体验自创游戏规则。并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的游戏目的性更强,并在游戏中探索绘本中的好奇点,自觉去寻找答案。提高了游戏的持续性,幼儿好奇心得以满足,增强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绘本阅读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增强了幼儿区域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喜欢阅读、有丰富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幼儿在语言表达的词汇量、流畅性、积极性、以及听的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不喜欢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儿童。相比之下,心理研究表明,3 岁左右,儿童开始对故事产生兴趣并能够理解了,即孩子可以理解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关联、关系,把这种关联、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这种经验既是阅读绘本的基础。借助图画的支持,逐渐学会把零零碎碎的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世界,这种经验、理解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
有了观察力的提升,那么在语言上就有表达的要求,这就不得不说到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刚处于社会化阶段、语言发展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词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幼儿在妈妈来接他回家的路上经常会听到“今天在幼儿园过的开心吗?”之类的话语,也许幼儿也会回答“我今天非常高兴”。但是,“开心”、“高兴”等词语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只是一些抽象的东西。如果不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法让幼儿理解这些词,幼儿就便会很难掌握这些词,也不会很好地在合适的时候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然而绘本却以其形象的图像以及一些简单而生动的词汇可以向幼儿传达讯息。例如,绘本《生气汤》透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表象,结合词语的表达,幼儿初步了解了“不如意”、“横冲直撞”、“吼”“呲牙咧嘴”等词汇表达的意蕴。同时,借助文字以及夸张而形象的图画,幼儿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气”这种情绪的种种表现方式。
幼儿利用绘本给予的一些语言认知,在区域游戏中去尽情展现。发挥语言的优势,让幼儿得以巩固。尤其在游戏中运用绘本语言,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发展了幼儿游戏语言,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幼儿最大化的营造了游戏语言环境,使游戏变得丰富、多样。
三、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增强了幼儿区域活动的创造性与交互性。
绘本阅读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它能带给幼儿积极的快乐的情绪体验,娱乐幼儿的身心。当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或是阅读之后,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动,大家可以共享对故事的不同见解。在绘本阅读中既增加了幼儿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同伴交往。
其实,绘本中的内容都是社会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幼儿阅读图画书时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故事中的世界,并在与图画故事书的接触中扩展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着社会规范,获得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而言,阅读即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已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无形中扩展了儿童的经验。比如我们小班幼儿都很喜爱的书《我爸爸》,在阅读后小班的孩子们会说:“我爸爸也可以跳很高”,“我爸爸很有力气”,“他不穿睡衣”。
幼儿阅读后将自己习得的认知与自我成长经验相互融合,在区域游戏中运用并发展,如对游戏中的角色增添新的色彩,会把绘本的内容加入到游戏中,通过创造实现新的角色表现。甚至会将生活艺术化,成功让生活经验与绘本元素进行交互。
当然绘本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研究和价值,并以其图文并茂获得幼儿的喜爱。同时,从科学角度来说,这种图码与语码的结合,在相互弥补缺憾中彰显各自的优势。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说:“没配图的文字是含糊不完整的,表达不出重要的视觉信息;没有配文字的图画同样是含糊不完整的,缺乏重点。”而绘本的这种创作正是贴近幼儿生活世界的,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在满足幼儿的兴趣和促进幼儿的发展的同时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4)。
[2] 虞永平。学前教育学 [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12.1.
[3]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6.2.
[4] 白爱宝。论图画书阅读的教育价值 [J]。学前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