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质渣油的加氢处理适应性探究
齐相春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引言:随着原油重质化趋势日益明显,渣油加氢处理技术是重质油深度转化核心工艺备受关注,然而全球范围内渣油性质差异显著导致同一加氢处理工艺面对不同渣油时适应性问题突出。通过系统探究不同性质渣油加氢处理适应性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解决工业应用中渣油加氢处理技术选择问题,为提高重质油转化效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不同来源渣油理化特性对比与分析
油品来源多样性导致各类渣油组成结构存在根本差异,直接影响后续加氢处理工艺选择和产品质量,选取四种代表性地区渣油样品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元素组成测定发现含硫量呈现明显区域特征,某些地区渣油硫含量普遍较高,而另一区域渣油则表现出超重特性,镍钒金属含量远超其他区域样品;馏程分布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区域渣油轻质馏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加氢处理难易程度;四环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各类渣油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及沥青质含量比例差异明显,尤其沥青质含量高低成为评判加氢处理难度主要指标。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析发现芳香度指数和平均芳碳数存在区域性规律, A 类渣油芳香环数较多但取代基较少而B 类渣油则呈现复杂稠环结构特征。
胶体稳定性测试表明不同渣油胶体结构稳定性和沥青质含量并非简单线性关系,反映出分子间相互作用复杂性;微量金属分布分析显示镍钒等有害金属主要富集于高分子量组分中且不同来源渣油金属分布模式各异;密度、粘度等常规物理性质测定结果和化学组成呈现良好对应关系,可以当做快速评估渣油加氢难度初步指标;综合分析结果建立理化特性评价指数,综合考虑硫氮含量、金属含量、沥青质含量及胶体稳定性四项关键指标,构建渣油加氢难度预测模型为后续工艺参数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通过建立各类渣油理化特性数据库实现原料性质和加氢工艺适应性量化关联,为工业应用中不同渣油加氢处理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比分析显示轻质渣油、中质渣油及重质渣油在加氢处理过程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特征,需要采取差异化处理策略,特别是超重渣油因其独特分子结构和组成加氢处理难度显著增加,需要更为苛刻工艺条件和特殊催化剂体系。
二、多种工艺参数优化条件探索与筛选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反应温度、压力、液时空速及氢油比四项关键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硫氮去除率及重质组分转化率具有显著影响,但温度过高会加剧催化剂结焦失活;系统压力主要影响氢分子可获得性对沥青质加氢裂解尤为重要;液时空速则直接关系反应时间影响转化深度;而氢油比不仅影响加氢效率还对催化剂表面积炭有抑制作用。针对高硫渣油温度敏感性最为显著,实验数据表明温度每升高十度脱硫率提升幅度约为百分之十五,但相应催化剂失活速率亦明显加快,超重渣油处理中系统压力成为关键参数,实验证明在其他参数不变情况下提高压力能显著改善金属去除效果,轻质型渣油因其较高轻质组分含量对液时空速变化较为敏感,允许采用较高空速以提升装置处理能力,中质型渣油则表现出较强适应性各项参数调整空间较大,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各参数交互作用发现温度和压力、温度和氢油比之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表明参数优化不应孤立考虑单一因素。
基于各类渣油特性建立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引入加权综合评分法,考虑产品质量、能耗水平及催化剂寿命三方面因素确定最佳工艺窗口,针对特定渣油选择匹配工艺参数可以显著提升加氢处理效果,产品质量提高幅度达百分之二十以上,有效延长催化剂使用周期。通过建立渣油性质与最佳工艺参数对应关系数据库可以实现工业应用中快速确定最优工艺条件,提高装置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对于典型 A 型渣油最适宜反应温度区间相对较高,但需同时提高氢油比以抑制结焦;B 型渣油则需采用中等温度配合较高压力,以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寿命;C 型渣油因重金属含量高,需要采用较低液时空速以确保充分接触时间;D 型渣油则适合采用较温和条件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三、各类催化剂性能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催化剂性能直接决定加氢处理效果,针对不同性质渣油选择适宜催化剂至关重要,通过选取商业化钼基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及新型大孔催化剂三类典型样品构建全面评价体系。通过物理化学表征确定催化剂基本性质包括比表面积、孔结构分布等关键指标,结合微反应评价结果建立催化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针对高硫渣油催化剂脱硫活性主要取决于活性金属分散度及表面酸性,实验证明适当增加催化剂表面酸性可以显著提升脱硫效果。金属含量高渣油处理中催化剂孔道结构成为关键因素,大孔催化剂表现出明显优势能有效缓解金属沉积引起孔道堵塞问题;沥青质含量高渣油加氢过程中催化剂抗结焦性能尤为重要,通过优化载体材料及改进制备工艺可显著提升催化剂抗结焦能力。
寿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催化剂面对各类渣油失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传统钼基催化剂对金属毒害敏感性较高,而新型大孔催化剂则主要受结焦影响;通过建立催化剂性能多维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三方面因素,可以实现针对特定渣油选择最优催化剂。工业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评价体系选择催化剂可以使装置运行周期延长百分之三十以上,改善产品质量;催化剂组合应用可以针对不同性质渣油实现性能互补,通过合理设计反应器内催化剂装填方案能够同时满足金属去除、脱硫脱氮及加氢裂化多重需求。特别针对超重渣油采用催化剂梯度装填技术,上部区域以金属去除功能为主,中部区域强化脱硫脱氮功能,下部区域侧重加氢裂化功能可以实现整体性能最优化。
结论:通过对不同来源渣油理化特性系统分析建立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及催化剂性能评价体系,成功实现不同性质渣油加氢处理适应性探究。渣油理化特性和加氢处理难度存在明确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关键指标预测加氢处理难度;工艺参数优化应考虑渣油特性差异,针对特定渣油制定匹配工艺条件;催化剂选择需结合渣油性质特点,通过性能评价体系确定最佳催化体系。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套工业装置,显著提升加氢处理效果为渣油深度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会成, 颜涌捷, 孙万付, 等. 渣油在加氢处理中的性质和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J]. 燃料化学学报 , 2008.
[2] 孙昱东, 赵愉生, 杨朝合, 等. 不同添加物对渣油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 , 2012, 43(7):47-50.
[3] 廖有贵 . 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进展 [J]. 石油化工 , 2018,4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