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艺术实践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张婧文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需求。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注重实践体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为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新机遇。探究立足课堂实际,探索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策略与实施路径,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以实践为核心美术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升为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经验。

一、项目式学习融入美术教学,小学生创作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普遍存在形式化倾向,许多学校仍沿袭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内容偏重技巧训练与作品临摹,缺乏与生活情境联系,导致学生创作热情不高表现手法单一,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创意。课堂互动流于表面师生交流不够深入,学生参与度较低;评价体系过于关注作品完成质量,忽视过程性评价与多维度成长,使部分学生产生挫折感与抵触情绪;课时安排有限美术课程常被挤占,难以开展系统性项目实践活动。家校联动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源整合不足,制约美术教学拓展空间;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项目式教学设计经验与指导能力,难以有效组织开展多样化美术实践活动。

在此背景下项目式学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显得尤为必要。项目式学习强调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注重学生主动探究与协作学习,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与创作潜能;通过设计贴近儿童生活体验主题项目,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元素提高审美敏感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绘画、设计等多种技能,进行材料选择与创意表达,促进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实践应用;同时项目任务完成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有助于培养沟通协调能力与团队精神。然而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科学设计项目内容,合理安排实施步骤,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并客观评价学习成效,都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

二、团队协作强化艺术表达,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项目式学习强调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与思想碰撞,在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互助学习共同体,打破传统个体创作模式,营造积极互动氛围;每位学生均能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身特点任务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作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个人想法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策略;组内成员彼此启发激励,促进创意思维拓展与艺术表达能力提升。集体智慧汇聚往往产生出个人难以达成创作高度,使作品更具深度与广度。小组合作模式能帮助能力稍弱学生获得同伴支持与指导,增强自信心与参与度;教师角色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引导者与协助者,关注每个小组动态适时给予建议与帮助。

在人美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身边的树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展现出显著优势。课前教师组织学生按兴趣特长分成探索者、记录者、绘画师等不同角色小组,共同完成校园树木调查项目。先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各种树木特征,感受形态差异;各小组成员协作进行实地写生与资料收集,探索者负责寻找特色树木,记录者用笔记本或照片记录树木外观,绘画师现场绘制树木速写,故事家查阅搜集树木相关故事传说。回到教室后小组内部交流分享发现,集体讨论确定最感兴趣树种进行深入创作;创作过程采取接力画形式,每位组员负责完成作品某一部分如树干、树叶、背景等,形成富有童趣合作画。最后通过树木故事会形式展示作品,各小组讲述创作灵感与过程,同学间相互欣赏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等角度给予评价,强调欣赏多样性表现方式。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资源整合拓展实践空间,成果展示彰显教学成效

项目式学习需要多元资源支撑,教师应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为美术创作提供丰富素材与实践平台。学校可以建立美术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图片资料、视频教程等,便于学生查阅参考;拓展教学空间范围,除传统美术教室外还能利用校园公共区域、走廊墙面等位置进行作品展示与实践活动。引入社区资源,邀请民间艺人、专业美术工作者进校园开展技艺展示与指导,让学生接触真实艺术实践;组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保护基地等场所,拓宽学生艺术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还要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项目辅导,分享职业经验与专业知识;并鼓励跨学科合作,与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师共同设计综合性项目促进学科间融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线上学习社区,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成果展示则是项目学习画龙点睛环节,应创设多样化展示形式与渠道如举办主题画展、美术节等活动,邀请家长与社区人士参观,扩大影响力。

在人美版四年级上册剪纸中吉祥纹样教学实践中,资源整合与成果展示策略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先联系本地非遗保护中心,邀请民间剪纸艺人走进课,展示传统剪纸技艺,讲解各类吉祥纹样含义与历史渊源;学生通过与艺人近距离交流,感受非物质文化魅力。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收集整理全国各地区代表性剪纸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不同地域剪纸艺术特点;组织学生访问社区老人,搜集家乡传统吉祥图案故事,建立民间艺术资源档案。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将收集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福禄寿喜财等主题设计创作方案。实践环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大型剪纸作品,每组选择不同吉祥主题分工协作进行设计与制作;成果展示阶段学校专门设立吉祥中国主题展览,将学生作品布置于校园文化长廊,配以文字说明介绍创作灵感与纹样寓意。

结论:本文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通过团队协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借助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内驱力与自主探究意识;依托资源整合策略拓展实践空间与创作视野;凭借成果展示活动彰显教学成效与艺术价值。项目式学习模式改变传统美术教学单一知识传授模式,构建开放、互动、体验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为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罗艳蓉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文理导航 ,2024(15):13-15.

[2] 沈朱佳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D]. 上海师范大学 ,2020.

[3] 黄云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新课程研究 ,2024(18):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