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仪陇红色资源东风,铸马鞍中学大思政之魂:政教处实践指南
周华明
四川省仪陇马鞍中学校 四川省南充市 637600
摘要:本文从政教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仪陇马鞍中学如何挖掘仪陇本土红色资源,契合国家大思政要求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剖析红色资源价值,创新教学模式、开发课程、组织实践及营造氛围,探索特色大思政教育路径,为同类学校提供参考,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格局,培育时代新人。
关键词
仪陇本土红色资源;大思政;政教处;马鞍中学
一、引言
在国家大力推进大思政建设背景下,中学思政教育被赋予新使命。《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仪陇作为红色文化高地,拥有朱德、张思德等革命先辈留下的丰富红色资源,为马鞍中学政教处开展大思政工作提供独特优势。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仪陇红色资源的大思政价值
(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思政教育鲜活性
朱德同志从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到领导新中国建设,其经历串联起中国近现代史关键节点,如八一南昌起义、长征等。这些史实为大思政教育提供生动案例,讲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时,以朱德在不同阶段的抉择与贡献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革命历程曲折,感受先辈智慧与勇气。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是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素材,利于学生理解“人民至上”理念,将抽象价值观具象化。
(二)传承红色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如朱德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张思德无私奉献精神,是大思政教育宝贵财富。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精神,可助力其在复杂多元社会思潮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远大目标,培养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品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强化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仪陇红色资源融合地方与红色文化,展现当地人民革命贡献。学生了解家乡红色历史,能增强对家乡文化认同,进而认识到国家历史由各地奋斗史构成,激发对国家和民族热爱,从爱家乡升华至爱国家,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实现大思政教育情感培育目标。
三、契合大思政要求的实践举措
(一)构建多元协同教学模式
1、跨学科融合教学
打破学科壁垒,组织思政、历史、语文等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备课。历史教师讲述仪陇革命史,为思政课提供史实支撑;语文教师结合红色文学作品,如朱德诗词,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同时,加深对红色文化理解;思政教师则从理论高度引导学生思考红色文化当代价值,形成教学合力,让学生多角度理解红色资源,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2、 家校社联动教学
邀请家长走进思政课堂,分享家族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家风;与社区合作,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活动,学生在传播红色文化中深化理解;联合地方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纪念馆等,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指导实践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二)开发大思政校本课程体系
1、课程内容整合优化
以国家大思政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仪陇红色资源编写校本课程。涵盖朱德、张思德事迹,仪陇红色文化与党的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联系等内容,如分析朱德军事思想对当代国防战略影响,探讨张思德精神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体现,将红色文化与国家发展、社会现实紧密结合。
2、课程动态更新机制
建立课程动态更新机制,关注时事热点与红色文化新研究成果,及时将新内容融入课程。如结合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新要求,更新课程案例与教学活动设计,确保课程时效性与吸引力,使学生所学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三)开展沉浸式实践活动
1、红色研学实践
设计多条红色研学路线,如朱德成长足迹探寻、仪陇革命遗址考察等。研学中,学生实地参观、调研,撰写研学报告,开展小组研讨,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例如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学生通过观察文物、聆听讲解,深入了解朱德革命生涯,增强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2、 红色文化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创意活动,如创作红色主题绘画、书法、微电影、舞台剧等。举办红色文化创意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激发创新思维。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以新颖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四)营造全方位红色文化氛围
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打造校园红色文化景观群,除红色文化长廊、革命先辈雕塑,还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园,展示仪陇红色历史重大事件场景复原。在教室设置红色文化角,摆放红色书籍、手抄报;利用校园电子屏滚动播放红色文化宣传片,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红色文化。
2、校园媒体矩阵宣传
整合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构建校园媒体矩阵。校园广播开设“红色之声”栏目,每日定时播出;校报推出红色文化专刊;校园网站与公众号定期发布红色文化文章、活动报道、学生作品,形成立体式红色文化宣传格局,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四、实践成效与发展展望
(一) 实践成效显著
学生思政素养显著提升,学习积极性高涨,对国家发展、社会问题关注度增加,主动参与各类思政活动,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红色精神,展现良好精神风貌。校园大思政氛围浓厚,各学科、各部门协同育人机制有效运行,师生、家校、校社关系紧密,学校凝聚力增强,成为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社会影响力提升。
(二)发展展望
持续深化红色资源挖掘,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深度研究,丰富教学资源库。进一步优化大思政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家校社合作广度与深度,探索更多合作模式,形成更强大育人合力,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教育不断深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五、结语
仪陇马鞍中学政教处借助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大思政教育实践,是对国家大思政建设要求积极响应与探索。通过系列举措实现红色文化与大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续完善大思政教育体系,为同类学校提供可借鉴范式,共同推动红色文化在大思政格局中传承创新,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