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作者

董旸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岔中心学校 74103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道德规范和审美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文化魅力,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词、经典故事等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潜移默化地传承孝亲、诚信、勤俭等传统美德。同时,传统节日、民俗艺术等元素的引入,可以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更具人文性和感染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实践对培养具有文化根基的新时代少年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道德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学习古诗词、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等内容,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同时,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更具人文性和思想性。此外,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元素,如诗词的韵律美、书法艺术的线条美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应当承担起这一责任,让学生在母语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为未来的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面临的难题

(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

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有限,难以深入解读经典文本,如古诗词、文言文、历史典故等。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的文化背景知识,导致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生动讲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此外,师范教育中传统文化培训不足,教师在职进修机会较少,使得他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教学时缺乏信心和方法,影响教学效果。

(二)学生兴趣不足,学习动力弱

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学生认知层面存在显著代际隔阂。现代儿童成长于数字化环境中,其认知方式与传统文化表达形式存在明显断层。古诗文的文言表达、历史典故的时空距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建立有效连接。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内容活化不足的问题,经典文本多停留于字面讲解,缺乏与现代价值观的对话转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应试导向使传统文化沦为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其精神内核未能通过适切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导致文化传承出现表层化倾向。

(三)教材编排与教学方式单一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虽然包含一定比例的传统文化内容,但编排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连贯的文化认知。部分课文仅选取片段,未能展现传统文化的整体脉络。同时,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多采用朗读、背诵、抄写等传统方式,缺乏创新手段,如情景剧、文化体验、多媒体互动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使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必须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结合音乐、绘画或动画,让学生通过吟唱、配乐朗诵或绘制诗意图来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对于成语故事或历史典故,可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此外,运用多媒体资源,如短视频、互动课件等,使抽象的文化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教师还可以设计趣味问答、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传统文化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乐趣和探索性。

(二) 结合生活实际,增强文化体验感

传统文化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否则容易让学生觉得“遥远”“无用”。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习俗等开展实践活动,如春节写对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吟诗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建筑、饮食、民间艺术等,并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分享交流。此外,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或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

( 三) 优化教材整合,构建系统化教学体系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较为零散,教师需要主动优化整合,构建系统化的教学框架。例如,可以按照“经典诵读”“民俗文化”“历史故事”“传统美德”等主题分类,形成递进式的教学模块。在低年级阶段,侧重儿歌、寓言、简单古诗等浅显内容;中高年级逐步引入文言文短篇、经典名著选段等,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可以开发校本课程或补充阅读材料,如《三字经》《弟子规》节选、神话传说等,丰富教学内容。此外,跨学科融合也是有效策略,如在美术课上结合书法、国画,在音乐课上学习传统民乐,使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多个学科,形成更全面的文化育人体系。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

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践、优化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心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让我们携手努力,让文化薪火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 黄兰兰. 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 中华活页文选(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02):10-12.

[2] 洪逸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J]. 新课程研究 ,2024,(19):87-89.

[3] 李新强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4,(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