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转变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作者

彭振华

湖南省衡阳县栏垅乡中心小学

引言: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教学而忽视能力培养,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与创新潜能激发,转变教学理念成为有待解决问题。教师需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方法和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且能激发创新意识教学模式,通过从思维更新、模式优化及实践融合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路径,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学思维,拓展数学视野

教师应突破固有思维框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和生活联系,培养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教师应当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数学概念融入具体生活场景中,如通过购物、测量等活动引入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等内容,使学生感受数学存在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开展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猜想验证、自主探索而非仅仅接受现成结论,比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方法求解同一问题,比较各种解法优劣培养多角度思考习惯;引入数学史教学介绍数学发展历程和数学家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发现过程充满探索和创造,激发其对数学学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采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将零散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形成完整认知体系;通过思维训练如数学游戏、趣味题目等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学习风格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教学思维更新不仅仅涉及教学方法改变更需要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数学学习潜能,创设平等、和谐、民主氛围使课堂成为思维碰撞场所,激发学生创新火花。

二、优化课堂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创设民主平等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碰撞与互补,通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过程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经历问题 - 猜想 - 验证 - 结论完整思维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游戏化教学则利用学生天性,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基础学生提供适合难度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借助多媒体手段呈现抽象概念拓展课堂空间与时间限制;教师评价体系也需转变,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轨迹,激励创新尝试容许失败和挫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品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案例中教师应当采用问题链设计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课堂开始呈现购物情境:学校准备购买 32 套乒乓球拍,每套 58 元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学生可能提出各种策略如分解计算、列竖式等,教师不急于给出标准算法而是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解法,并说明理由。接着设计梯度问题:如果购买 42 套,每套 68 元呢?学生尝试应用前面学习方法解决新问题,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借助方格纸辅助理解竖式计算原理将抽象计算过程形象化,学生分组探讨不同计算方法优缺点,如直接竖式计算与分解计算比较感悟数学思想。课堂后半部分设计开放性挑战:设计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应用题并解答,学生创作各种情境问题互相评价、解答,既巩固计算技能又培养创新意识;最终组织小小数学家评选活动,表彰计算方法独特、题目设计新颖学生激励创新思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合实践活动,提升解题素养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实际问题解决,将实践活动融入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增强学习意义感,实践活动设计应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循序渐进;动手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发现数学规律,形成感性认识基础上升华为理性认知;数学建模训练则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回归现实验证结论合理性,完成现实 - 数学 - 现实转化过程;数学实地考察让学习走出教室,在校园、社区等场所观察数学现象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拓展学习空间;主题探究项目围绕学生感兴趣话题设计综合性探究任务,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数学游戏、手工制作等趣味活动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在轻松氛围中提升解题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中教师应当设计班级身高调查实践活动,先组织学生分组测量记录全班同学身高数据,体验数据收集过程。学生将原始数据整理成表格感受数据组织重要性;接着引导思考:如何用一个数表示全班同学身高水平?学生可能提出多种想法,如最高值、最低值等;教师引导探索平均数概念指导学生计算班级平均身高,进一步提问:如何直观展示班级身高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尝试不同方式表达,最终引入条形统计图。小组合作绘制班级身高条形统计图并解读图表信息,如身高分布集中区间、离散程度等;活动拓展阶段组织小小调查员活动,各组选择感兴趣主题(如课外阅读时间、体育锻炼频率等)进行调查计算平均数,绘制条形统计图撰写调查报告,最终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学生还可以比较不同主题平均数意义,探讨平均数局限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结论: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转变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重要前提,从教学思维更新、课堂模式优化、实践活动融合三方面探讨了具体实施路径,更新教学思维拓展学生数学视野摆脱机械训练束缚,培养其多角度观察问题能力;优化课堂模式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学习、项目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融合实践活动提升解题素养,将抽象知识与具体经验结合促进深度理解与灵活应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海淦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17(16):2.

[2] 杨琴 .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2020.

[3] 曹小翠 .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 2020, 000(01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