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班幼儿建构区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探究

作者

胡静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215600

建构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他们在建构区将各种建筑想法进行着实践。中班幼儿在建构设想、建构技能、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能力,学习品质也越发凸显。如何在建构区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作为教师可以怎么做。

一、以主题开展的建构活动

1.自然状态下观察幼儿的建构状态

幼儿在建构的过程中是一种自然自发的状态,他们有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当想法在落实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各种问题。在以主题开展的建构中,幼儿每月根据主题变化着建构的内容,本学期幼儿建构的主题有《美丽的生态园》、《好朋友的游乐园》、《有年味的杨舍老街》等。幼儿在建构时教师不干涉不参与,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关注着幼儿的建构过程,了解他们在建构中发生的一切。经过观察我发现家中有大型建构积木或建构经验丰富的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这三个学习品质突出明显。建构经验较少的幼儿在积极主动、乐于想象和创造这两个学习品质方面较明显。

2.师幼讨论建构的合理性和适配性

幼儿有了天马行空的创想,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否实施他们并不清楚。为了让理想和现实结合,我会在必要时介入,引导幼儿讨论建构的主题是否合适,努力为幼儿的创意建构提供理解和支持,并为他们的实际建构提供帮助。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幼儿在建构中的创意主要从各人兴趣萌生。如:多宝想当宇航员,他就沉浸在建造火箭发射基地中;芯亦和朵朵向往迪士尼乐园,她们在建构时优先搭建城堡;喜欢高铁、汽车的辰辰和奇奇,他们会建造火车轨道、高架桥和停车场。幼儿在建造时喜欢单独行动,不考虑场所间的安全距离和合适性,于是出现了火车轨道旁是游乐园的现象。我及时介入提出问题,引导去过高铁站的幼儿说说周边的建筑,借助实际生活场景让幼儿知道高铁站人员多噪音大,而游乐园里儿童多年龄小,两者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建造在一起的事实。

二、在日常中掌握建构方法

1.借助图片了解建构的名称和方法

经过小班一年建构区的活动,大部分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建构经验。虽然我们在建构区张贴了建构方法的图片,但班上仍有部分幼儿对建构的图片不曾关注,问及建构方法也说不出,他们只是凭借自己的热情自由地搭建。为了让每一位幼儿了解简单的建构方法,知道自己使用的建构方法的名称和具体操作,我在集体中和幼儿展开了相关的学习。我利用图片的方式让幼儿观看了垒高、架空、平铺、围封、连接,和他们讨论每一种建构方法的具体搭建过程,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话语帮助他们掌握。如:垒高就是把积木一块块往上放让它变高;围封就像搭一个围墙把它围起来;连接就是把积木和积木连起来中间不能断。这样的讲解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了各种建构方法的名称,同时与具体的搭建方式进行了匹配。

2.个别幼儿视频讲解搭建的注意点

班上的禾禾建构能力非常强,她不仅知道每一种建构方法的名称,还能将这些建构方法进行组合搭建出富有创意的建筑作品。为了让其他幼儿了解这些建构方法如何进行组合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我们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了禾禾搭建斜坡尖顶城堡的整个过程。在游戏分享环节,我们请她边看视频边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搭建时是怎么考虑的,怎样把建构方法进行组合搭建出自己想要的建筑作品,以及在建筑的牢固和安全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禾禾从自己的创意想法开始介绍,然后把自己组合搭建方法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用到哪些建构方法,如何巧妙地组合,最后还把自己检测建筑物是否牢固和安全的方法和经验进行了分享。通过具体的建筑作品搭建过程的分享,幼儿明确了建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安全、稳固、组合、连接等问题,为他们的建构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三、发挥建筑小团队的作用

1.根据个人长处明确建构中的分工

活动室的建构区较小,我们和幼儿约定的人数是四人。大户外建构场地较大,大家约定人数为八人。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萌芽,但对于如何合作却有一定的难度,不知道怎样将合作落实到具体和实处。为了让幼儿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在建构作品中体现合作,我们进行了讨论。我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如:大家都想做建筑工造房子,没有人运材料怎么办?有的人想搭高速公路,有的人想搭杨舍老街,还有的人想搭游乐园,意见不同时怎么协调?幼儿开始思考解决方法,他们提出有的人造房子,有的人运材料,对于搭建的场所也提出了两个建筑可以相互结合搭建的办法。他们还讨论了具体的分工,根据自己擅长搭建的领域认领了任务,建构活动和谐地开始了。

3.赋予团队名称凝聚每一员的力量

在大户外建构的过程中,幼儿由开始的自己单独建构开始向同伴合作建构转变,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小团队,团队名称有“外星人队”、“迷你特工队”、“艾莎公主队”、“超人队”。为了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让幼儿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任务,我们在活动前请每个团队讨论并设计图纸,包括建筑的模样、具体的分工、软装的风格等。我们为他们提供纸和笔,他们推选信任的小伙伴执笔绘画设计图。遇到意见不合时,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如:剪刀石头布、投票。设计师为大家讲解图纸、商量分工,然后大家再行动。设计师同时兼顾项目经理的工作,查看每一处建筑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和建筑完成进度等。如在建造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家会及时反馈给设计师,然后集体商量讨论解决方法。对于大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如:幼儿在建造杨舍老街时,个别幼儿发现大舞台前面的门柱长廊搭建得较小较低,不能真正让人通过。于是我出示了真实的杨舍老街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实际的门柱长廊的高度、宽度以及排列方式。幼儿从图片中受到了启发,纷纷提出修改意见,他们在底座处摆放了奶粉桶组合,然后在上面搭建了圆柱体,再在两边竖放了最宽的长条积木做门框,最后横放一根长条积木作为门框的顶。完成之后,他们从门框里多次穿越进行高度和牢固度的测试,他们还邀请我们老师来钻一钻。当他们看到我们老师微微低头弯腰就能轻松穿越门框时,他们都发出了开心的欢呼声“耶,成功啦!”,张张小脸上也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建构区列为表现性活动区,提出“表现性活动区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的,通过各种开放型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幼儿在这类活动区中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充分体现自己天性和潜力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开展建构区的活动中,教师相信幼儿充分放手,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一些引导和支持,让他们的创意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将建构的理论与实际进行了结合,真正思考建筑物之间的组合设置、衔接转换、安全稳固,对个人的学习品质进行了磨炼和提升,提高了看图建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