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论如何提高中职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罗德涛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中等职业学校 563000

引言: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焊接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对高素质焊工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主阵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焊工重任。实习教学环节是中职焊工培养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然而,当前中职焊工实习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条件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导致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因此,探索提高中职焊工实习教学有效性路径,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优化实习环境,夯实教学基础

实习环境作为教学活动开展基础平台,其质量直接关系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学校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行业标准配置实习场所,确保设备数量充足且性能良好。根据焊接工艺特点,合理规划实训室布局,设置弧焊区、气焊区、切割区等功能分区,并配备必要通风排烟系统,创造舒适安全学习空间。推行工厂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模拟真实生产环境实习场所。引入企业生产线,复制工业现场工艺流程与管理模式,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学校可借鉴“6S”管理理念,对实习场所进行标准化管理,培养学生规范操作习惯。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是拓展实习环境重要途径,通过与当地焊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企业可提供实际生产场地、先进设备与真实项目,学校则输送专业人才,形成互利共赢局面。学校还可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习指导,将最新工艺标准引入教学过程。构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突破传统实习局限。利用焊接模拟器等现代技术手段,创建虚拟实训平台,学生可反复练习基本操作技能,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安全风险。注重实习环境文化氛围营造,通过展示优秀焊接作品、张贴技术规范图表、设立技能竞赛荣誉墙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认同感。良好实习环境不仅提供了技能训练场所,更承载着职业精神培养重要使命。

二、创新实习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实习教学多采用示范 - 模仿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习主动性。因此,必须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活力。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完整工作任务。教师应当根据职业标准设计由浅入深递进式项目,从简单焊缝练习逐步过渡到复杂工件制作,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综合运用各项技能。项目设计应贴近实际工作情境,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够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积极性。实施师徒制教学方式,建立导师 - 学徒关系。教师作为师傅,传授技艺经验;高年级学生可担任小师傅,辅导低年级同学,形成梯队式培养机制。这种传帮带模式既能促进技能传承,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应当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开发微课、慕课等数字化学习资料,学生可随时查阅学习要点,弥补课堂时间限制。利用移动终端记录焊接过程,通过视频回放分析技术缺陷,提高反思能力。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基础制定不同难度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当挑战与成功体验。对技能掌握较快学生,可安排担任小组长或参加技能竞赛;对基础薄弱学生,则增加辅导机会,确保掌握核心技能。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拓展学习渠道。定期举办技能竞赛、作品展示、工厂参观等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校内维修服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创新实习方法,不仅能提高技能训练效率,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

三、完善实习管理,保障教学效果

健全管理机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教学行为,促进各环节有序运行。教师应当构建全程化实习管理体系,覆盖实习准备、实施、评价全过程。制定详细实习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安排与考核标准。建立实习档案,记录学生技能发展轨迹,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筑牢实习教学底线。焊接操作存在电击、烫伤、辐射等潜在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开展入学安全培训,使学生掌握基本防护知识与应急处理能力。制定严格操作规程,落实安全责任制,配备必要防护装备,定期检查维护设备,消除安全隐患。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方向,突破传统单一结果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机制。引入多元评价主体,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作品评定,增强评价公正性与权威性。探索建立技能等级认证制度,将学生实习成果与职业资格对接,提高实习含金量。

学校应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水平。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问题,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与技能比赛,促进专业成长。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拓展实习渠道。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实习内容。推行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接受系统训练。企业可提前选拔优秀学生,学校则针对企业需求调整培养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通过完善实习管理,能够为实习教学提供制度保障与组织支持,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结论:提高中职焊工实习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环境优化、方法创新与管理完善多方面入手,形成协同效应。良好实习环境为技能培养提供物质基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力,科学管理机制确保教学质量。未来中职焊工实习教学改革应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推动评价机制创新,构建开放共享实习生态。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升级需求高素质技能型焊工人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超 .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金工实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2] 徐 金 凤 . 中 职 学 校 焊 工 生 产 实 习 安 全 教 育 探 讨 [J]. 河 南 科技 ,2013,(22):267+271.

[3] 孙风岐 . 中职焊工实习教学中模拟实习的运用 [J]. 才智 ,2011,(1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