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交响乐队热身练习的课程建设
李振庭
深圳市龙岗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 518172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义务教育艺术新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伊始,就提出坚持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凝练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为了确保能够建立合理的交响乐队热身练习课程建设,确保学生的音乐体验,在课程学习期间,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体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体验感受。在中小学交响乐队热身练习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课程编排的合理性,明确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加强热身练习的实际效果,进而满足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课程建立目标与定位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演唱实践经验不足,加上自主学习意识较弱,一味运用传统发声训练、乐理教学和演唱训练,往往会让中小学生认为合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以至于逐渐失去参与合唱的兴趣,导致学生难以体会与展现合唱艺术魅力 [1]。为了能够确保中小学交响乐队热身训练课程的充分落实,应当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定位,确保后续热身练习能够充分落实。首先,在课程建设期间应当明确基础技能强化目标,通过热身练习保证中小学生对乐器演奏技巧的巩固,包括音准、节奏和指法等内容,确保能够提升中小学生个体演奏的能力。其次,交响乐队的演奏需要不同乐器的协调配合,为此在建立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热身练习期间通过分乐器、分声部配合与合奏练习的方式,提升中小学生听觉得敏锐程度,在热身练习中加强中小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最后,交响乐队要想完成一场良好的演奏活动,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强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在热身训练期间结合乐理知识的学习,加深中小学生对交响乐结构的理解,提升音乐的表现力,确保热身训练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二、热身训练课程结构设计
(一)基础技能热身
1. 呼吸与音准练习
由于交响乐队中含有多种乐器,在课程结构设计期间,应当按照不同乐器演奏的要求,保障基础技能热身训练的效果。首先,针对管乐组在呼吸与音准热身练习期间,可以使用循环呼吸的练习方式,提升中小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如以长音持续对管乐进行吹奏。然后可进行伸展运动,双手由两侧慢慢抬起,举过头顶后,合并在一起,尽量向上举,同时呼出肺部全部空气,做 2—3 分钟[2]。其次,在弦乐组开展呼吸与音准热身练习期间,可以通过空弦运弓练习的方式,加强右手在运弓期间的平稳效果,热身练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全弓、半弓、全半交替的方式,并且在练习期间,需要搭配音阶模拟训练的方式,提升弹奏的音准。最后,对于打击乐组来讲,在开展热身训练期间,可以借助鼓棒锻炼手指的灵活、灵敏度,如在热身训练中,轻握鼓棒末端跟随节奏快速敲击,在节拍器的带领下,对节奏进行有效把控。
2. 节奏与技巧热身
在节奏与技巧热身训练期间,交响乐队需要使用统一的节拍器,分阶段对基础节奏类型进行训练,按照节奏的快慢进行调整,保障乐队演奏的协调性。比如,可以使用 60 到 80BPM 的节奏,按照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组合形式,保障节奏热身的充分效果。同时,在热身练习期间要根据乐器的不同,设置专项热身练习的内容,保证热身训练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分声部协作热身
1. 同一声部内的磨合
为了能够加强交响乐队的演奏效果,在热身练习期间可以按照同一声部的方式,保障同声部的磨合效果。对于弦乐组来讲,可以采取“问答式”模仿的方式,加强同声部乐器之间音色的默契配合效果。如选择演奏旋律片段,让小提琴与大提琴交替完成演奏,在磨合中提升弦乐器之间的搭配效果。而针对管乐组来讲,可以采用分声部的方式开展和声构建,加强不同管乐器音色的融合,比如选择同一个演奏片段,让长笛与单簧管交替演奏三度音程,在磨合中找寻合适的音色,提升演奏的和谐效果。
2. 跨声部之间的互动
在跨声部互动热身练习期间,可以设计声部之间的接力练习活动,比如在管乐组演奏一段旋律之后,弦乐组需要进行复刻与扩展,增强中小学生的听觉能力和反应速度。同时,在互动练习中可以选择经典交响乐的片段,如《欢乐颂》片段练习期间,可以将声部进行拆解,在同声部磨合完成后,跨声部进行互动,随后将不同声部进行整合,提升交响乐队热身练习的效果。
(三)趣味性训练
热身练习课程开展效果将会对后续乐队演奏效果产生影响,为此在课程建设期间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效果。在热身练习期间可以尝试引入流行音乐的元素,以中小学生生活中常接触的音乐元素为主,设计如片段扩充、音色模拟等练习活动,加强热身练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比如,在热身练习期间,按照学生年龄、心理、喜好等情况,选择练习的主要旋律,让中小学生根据旋律进行扩充,随后让中小学生分析相似旋律的代表作品,充分激发中小学生参与热身练习的积极性。
三、课程管理与评估
(一)日常管理规范
在日常中小学交响乐队开展热身练习课程期间,应当注重管理规范效果,
要求中小学生自行准备书写和修改工具,对演奏乐谱进行标记,建立安静对音、专注排练、及时复盘的练习流程。同时,对交响乐队成员参与练习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根据记录结果方便后续练习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评估方式
在评估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表现情况,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真实性。并且,针对中小学生的音准、节奏精确性以及演奏流畅性进行定期检测,观察在乐队合奏中的配合程度、响应速度以及临场发挥配合能力等,保障评估的全面和详细。
结束语:在中小学交响乐队热身练习课程建设期间,需要明确了解热身训练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法,加强交响乐队热身练习的成效,以合理的方式确保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障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升练习教学的质量,满足中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彰显热身练习课程建设的成效,奠定中小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可人 . 合唱多声思维力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J]. 品位·经典 ,2022(10):170-172.
[2] 李弦 . 浅谈热身运动在合唱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性 [J]. 艺术评鉴 , 2021,(24):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