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的探索
蓝晓萍
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中心学校
一、审视课堂教学、把握文化传承现状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教师普遍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字词句段的讲解上,忽视了深层文化内涵的挖掘。同时由于教学方式趋于保守,以讲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
文化知识的传授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形成完整的文化认知体系。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度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课堂评价体系也存在短板,过分注重知识考核,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和评估。
二、优化教学设计、深化文化知识融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化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需要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为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教师应当在备课环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科学构建教学目标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文化传承的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情境体验、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内化。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和价值判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语文知识点有机结合,通过经典诵读、故事演绎、文化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一课为例,教师需要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深化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在导入环节教师要播放精心制作的动画短片,展现远古洪荒时代天崩地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在讲授课文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感受女娲补天的伟大壮举,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典籍中关于女娲的记载和历代艺术作品中的女娲形象,帮助学生了解这一神话故事在中华文化中的深远影响。教师还应该设计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重现补天的场景,深化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探讨女娲补天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勇于担当、创造奇迹的精神特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拓展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其他与女娲有关的神话故事,如造人、炼石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神话认知体系。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创作故事续写或改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赋予古老神话新的时代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实现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活文化基因传承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视频、音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经典诵读、书法创作、传统节日体验等其他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还要注重家校协同育人,通过亲子阅读、文化讲座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进行文化创新和再创造,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建立文化社团、开展专题研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平台,确保文化传承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以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乌鸦喝水》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创新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伊始教师要通过播放动画短片,生动展现乌鸦找水、投石的过程,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有直观认识。在故事理解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乌鸦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学生分组扮演乌鸦,手持小石子,模拟往瓶中投石的场景,深刻体会乌鸦机智取水的智慧。教师适时引入传统智慧故事中的机智元素,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传统美德。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该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通过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尝试用小实验的方式验证乌鸦投石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动物智慧的故事,如蚂蚁搬家、燕子衔泥等,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在总结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故事蕴含的传统美德,如智慧、坚持、勇于探索等品质。通过让学生制作简单的手抄报或绘画作品,将故事中的智慧元素形象化表达出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讲述这个故事,与家人分享学习收获,实现家校共育。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的探索研究,发现有效的文化渗透需要从教学现状出发,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要注重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承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更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新强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4(5):7-9 .
[2] 姜姿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 [J]. 中外交流,2021,28(7):307.
[3] 刘裕秀 .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J]. 语文课内外,202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