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张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空军医院 037045
【摘要】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65例单纯病毒性流感患儿作为A组,80例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作为B组,同时纳入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RP及血常规检测,分析各组白细胞计数(WBC)及CRP水平,并比较两种方法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B组的WBC与CRP水平均大于A组、对照组(P<0.05)。WBC的灵敏度60.69%(88/145),特异性为58.00%(29/505),准确率为60.00%(117/195);CRP的灵敏度71.72%(104/145),特异性为76.00%(38/505),准确率为72.82%(142/19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81.38%(118/145),特异性为86.00%(43/505),准确率为82.56%(161/195)。结论: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诊断儿童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儿童病毒性流感;细菌感染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尤其在冬春季节高发,对儿童这一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群体更具有显著威胁[1]。病毒性流感患儿由于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容易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如支气管肺炎和脓毒血症[2]。这种病毒与细菌的复合感染不仅加大了临床诊断的复杂性,也对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细菌培养虽然被视为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其过程耗时较长且操作较为复杂,这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迟,同时增加了医疗成本,不利于实现早期诊断。血常规检查,如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因其操作简便而广泛应用,但容易受到药物、环境温度和日间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较高的误诊和漏诊风险[3]。而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炎症、广泛组织损伤、创伤以及手术后会显著升高,其水平通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C反应蛋白含量极低[4]。莫运南[5]的表明,联合检测在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敏感度为95.19%,特异性为 94.02%,准确性为94.61%。但其在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中的具体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验证。因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病毒性流感患儿为对象,分组分析WBC及CRP水平,探讨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早期识别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在2022年8月-2024年8月期间收治的65例单纯病毒性流感患儿为A组,以及80例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为B组,在另外纳入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A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1-12岁,平均(6.87±1.64)岁。B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1-11岁,平均(6.48±1.60)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12岁,平均(7.05±1.33)岁。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流感的诊断标准参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6],病毒性流感的诊断依据为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甲型H3N2、乙型流感或新甲型H1N1,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为痰培养或其他标本中检测出致病菌阳性;(2)患者与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或复杂感染,如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2)患有可导致CRP或WBC水平异常的其他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或术后状态;(3)患儿近期接受过可能影响CRP或WBC检测结果的抗生素、激素或其他药物治疗;(4)临床数据或实验室检测结果不完整。
1.3方法
CRP与WBC检验的具体措施如下:(1)检测仪器及试剂:CRP(日立生化7180)血常规(迪瑞 BF-6960CRP)。(2)采样要求:所有受试者在采血前需空腹至少12小时,并于次日上午8:00-9:00采集肘部静脉血3 mL,样本置于装有EDTA-K2抗凝剂的干燥管内。采样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同时保持采血室的清洁环境,定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3)检测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全血中的CRP和WBC水平,所有检测均由同一名临床医师操作,以确保实验的一致性和准确性。(4)阳性判断标准:CRP水平≥10 mg/L和WBC水平>20×10⁹/L被判定为阳性。
1.4观察指标
灵敏度=真阳/(真阳+假阴)×100%;特异性=真阴/(真阴+假阳)×100%;准确率=(真阳+真阴)/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²),均通过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 %)表示。如果P<0.05,则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的WBC、CRP水平
B组的WBC与CRP水平均大于A组、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诊断效能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高于CRP、WBC(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感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类,二者在临床症状上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7]。常见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乏力、高热、食欲不振、畏寒、头痛及精神萎靡等。如果缺乏细致的鉴别,极易导致误诊,从而影响诊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的WBC与CRP水平均大于A组、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病理机制一致,合并感染会引发更强的炎症反应,导致CRP显著升高;同时细菌的入侵刺激了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和释放,导致WBC计数的明显升高。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高于CRP、WBC(P<0.05)。因为WBC水平易受外界环境及个体差异影响,尤其是在病毒性流感患儿中,中性粒细胞的变化不总是显著。而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对炎症尤其是细菌感染的敏感性较高,其水平的升高与感染病原的侵袭和炎症反应强度密切相关。但由于CRP水平也可能因非感染性因素如创伤或慢性炎症而升高,其特异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联合检测显著提升了诊断效能,因为CRP的快速升高反映了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而WBC的增加则提示了免疫系统对细菌侵袭的应答。两者结合,不仅扩展了对疾病病理状态的覆盖范围,还弥补了单一指标的局限性。
总之,CRP与WBC联合检验显著提升了儿童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伟,吴忠,周雪峰.肝素结合蛋白对儿童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8):987-989.
[2]鲍红星,邵麒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参数对儿童病毒性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32(22):2797-2799,2817.
[3]史悦.儿科感染性疾病检验中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8):130.
[4]王翔,王晓璐.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5):133.
[5]莫运南.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19):134-136.
[6]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1,11(1):1-5.
[7]单新洁,祁晓婷,王丽.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9,25(2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