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的理论与实践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李玉娟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广东 茂名 525000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实践应用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将实践作业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成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跨专业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理论与实践融合育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的实施过程
2.1 活动设计与组织 本次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以“以专业视角,悟思政精髓”为主题,面向社会体育与影视编导专业学生开展。活动目的在于引导两个专业的学生合作,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选取内容,并结合地方文化制作思政微课。在活动组织方面,进行了明确的时间安排和分组分工。 在时间安排上,4 月28 日 - 5 月9 日为分组与选题阶段,学生推选组长,讨论确定视频选题并在线填写;5 月9 日 - 6 月19 日为制作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脚本撰写、素材收集、拍摄及剪辑;6 月 20 日 12:00 前为作品提交阶段,需提交MP4 格式、10 分钟左右的视频及200 字以内创作说明;6 月 23 日在课堂上进行作品展示与投票,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并公布结果,优秀作品用于课堂展示学习。
2.2 实施过程中的引导与管理 在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虽然强调学生自主完成,但教师会提供方向性指导。例如,在选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思政知识点,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地方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制作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脚本撰写、拍摄手法、剪辑思路等方面提供建议,帮助学生提升作品质量。 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管理。在拍摄期间,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设备保管,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作品抄袭问题,明确规定直接判定不合格并按规定处理,保证了实践作业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三、基于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的育人模式特点
3.1 跨专业协作培养综合能力 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打破了专业壁垒,促进了社会体育与影视编导两个专业学生的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影视编导专业学生能够发挥其在拍摄、剪辑等技术方面的优势,将思政内容以生动的视听形式呈现出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则从体育视角挖掘思政元素,提供独特的创意,并通过自身形象和表达传递思政信息。这种跨专业协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某小组的作品中,影视编导专业学生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技巧,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讲述的红色体育故事进行了精彩呈现,使整个微课既富有感染力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合作,两个专业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技能领域。
3.2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创新活力 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选题策划到作品制作,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进行创新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涌现出许多具有创意的作品。 例如,有的小组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将抽象的思政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使思政知识更加易于理解;还有的小组通过校园实地拍摄,采访师生对思政问题的看法,增加了作品的互动性和真实性。这些创新的表现形式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质量,也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的育人成效
4.1 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提升 通过参与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在作品展示与投票环节中,可以发现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思政知识点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定义,而是通过讲述身边的体育故事、影视创作背后的价值追求等方式,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在应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在后续的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了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
4.2 跨专业协作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实践作业促进了社会体育与影视编导专业学生之间的跨专业协作。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完成任务。通过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小组作品制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拍摄进度不一致、创意分歧等。但学生们通过相互协商、互相理解,最终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作品的顺利完成。这种跨专业协作的经验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5.1 存在的问题
1. 时间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实践作业的时间跨度较长,涉及多个环节,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小组在制作阶段进度缓慢,导致后期匆忙赶工,影响作品质量。此外,学生还要兼顾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时间分配上较为紧张。
2. 专业融合深度不够:虽然两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合作,但在某些小组中,专业融合仅停留在表面。影视编导专业学生可能只是单纯地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供的内容进行拍摄和剪辑,没有充分挖掘体育元素与影视表现手法之间的深度融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也未能深入思考如何运用影视手段更好地展现体育领域的思政内涵。
5.2 改进策略
1. 加强时间管理指导:教师在实践作业开始前,应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并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同时,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实践作业能够按时高质量完成。
2. 深化专业融合培训:在实践作业实施前,组织专业融合培训活动。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或行业专家,为学生讲解如何将体育专业知识与影视编导技术深度融合,如何运用影视手段更好地呈现体育领域的思政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专业融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六、结论
思政微课制作实践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育人方式,在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跨专业协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包括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跨专业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时间管理指导、深化专业融合培训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改进策略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