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与高校育人协同发展研究
唐文静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430
摘要:本文聚焦高校暑期实践活动,深入探究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与高校育人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红色资源如何在乡村文化建设、产业发展中发挥赋能作用,以及如何助力高校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研究提出红色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创新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与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红色资源;乡村振兴;高校育人;协调发展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紧密相连。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与高校育人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资源支撑。利用好红色资源,不仅能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推动产业发展,还能为高校开展实践育人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生动的教材,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有研究指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乡村振兴有着内在的联系,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是推动革命老区发展的关键举措[1]。同时,全国各地各高校依托相关实践活动,组织师生深入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根基,助力乡村。
一、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丰富乡村文化供给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等精神资源 ,是涵育乡风文明的精神引领。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红色文化承载的革命精神,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能激发乡民的爱国意识和使命担当,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为乡村建设提供榜样依据,培育良好乡风、淳朴民风。在暑期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深入乡村,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开展红色主题文化活动等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生活,丰富了乡村文化供给。例如,团队组织红色文化汇演,村民和学生共同参与,表演红色题材的歌舞、小品等节目,让红色文化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增强了乡村文化凝聚力[2]。
(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国乡村地区拥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遗迹遗址、纪念馆、名人故居等,这些资源可转化为产业优势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等,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影视、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乡村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在实践地,当地依托红色历史事件和遗迹,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相关研究表明,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延伸红色文化资源产业链条,能够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路径,赋能乡村振兴经济引擎[2]。
(三)促进乡村人才培养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红色文化承载的革命史和奋斗精神,能激励青年一代自觉担负起乡村振兴的使命,汲取奋进力量,投身乡村建设。在暑期实践中,青年学生与乡村接触,了解乡村发展需求,部分学生受到红色文化感染,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同时,实践活动也吸引了更多外部人才关注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例如,一些农业科技人才看到乡村红色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潜力,前来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乡村产业升级。有观点指出,落实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人才培育,完善传承机制,强化教育引导,能够创新红色文化培育传承方式方法,赋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
三、红色资源在高校育人中的价值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色资源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素材。在暑期实践中,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看到历史文物和图片,听讲解员讲述革命故事,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研究强调,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暑期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平台,学生在乡村开展科普教育、文化活动组织、产业帮扶等工作,锻炼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科普赋能乡村活动中,学生要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乡村孩子,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一过程提升了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 。参与暑期实践,学生深入乡村,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增强了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看到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更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激发了为乡村振兴、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四、基于暑期实践活动的红色资源利用模式
(一)文化教育传播模式
实践团队在乡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包括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组织红色文化竞赛等。例如,为乡村孩子开设红色故事讲述课程,让孩子们了解革命历史;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村民和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传播红色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结合乡村红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实践团队助力打造红色产业。如参与红色旅游线路规划,挖掘红色景点背后的故事,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帮助开发红色文创产品,从创意设计到生产销售,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还可以促进红色文化与农业产业融合,推出红色主题的农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研究指出,通过串联好红色景区、餐饮、住宿、客运等形成完备配套环节,挖掘打造好红色文化演艺节目、红色教育基地主题拓展体验等项目,讲好本地故事,利用好短视频、纪录片和VR景观游览等打造全域红色旅游。
(三)人才培养实践模式
高校与乡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乡村作为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在乡村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乡村建设项目,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高校为乡村培养本土人才,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如电商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提升村民素质和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有观点认为,高校青年利用红色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依托“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与乡村地方政府、文旅企业等长期合作,以红色文化探寻、红色精神溯源、红色课堂支教及产业项目对接等实践,填补乡村人才、技术和教育的空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能量[4]。
五、结论与展望
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与高校育人协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暑期实践活动,红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既推动了乡村文化繁荣、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又实现了高校育人目标,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然而,目前红色资源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挖掘不深入、利用方式单一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与挖掘,创新利用模式,加强高校与乡村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为乡村振兴和高校育人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实现乡村与高校的共赢发展 。
参考文献
[1]李珍珍,张辛欣.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实现路径——基于湖南地区的调查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3(3):66-75.
[2]孙倩,李家华.激活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J].乡村科技,2024,15(02):11-13.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局2022年高校科研项目《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3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