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逯璐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通渭路小学
引言:“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教育承担更多责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面临新挑战。如何在减轻课业负担前提下,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决问题。本文从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资源整合、评价机制创新三个角度,探讨“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期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讲授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传递,忽视学生主体性发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一是应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如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设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作品思想内涵。二是运用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问题,这种互动学习过程不光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三是游戏化教学方式也应得到重视,将语文知识融入趣味性游戏活动中如字词接龙、成语接龙等,通过寓教于乐方式降低学习难度感,增强学习趣味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需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支持与帮助。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与指导;对于优秀学生提供拓展材料,鼓励深入探究。翻转课堂模式也可以尝试应用,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基础内容,课堂时间主要用于解决疑难问题讨论交流,这种教学安排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习主动性;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如阅读策略、记忆策略等,帮助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减少机械性练习增加实践性、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实现知识内化。
二、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整合课程资源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体验,促进语言能力全面发展。“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结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元化学习场域。课程资源不光包括教材文本,还涵盖校园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等多方面,优质课程资源整合能够拓展学习空间,激发探究兴趣提升学习效果。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选择合适资源避免盲目堆砌;还要注重资源间逻辑关联,构建系统性学习体系。并通过实物展示、情境模拟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手段,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知。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资源搜集整理过程,培养信息获取能力与资源利用意识,促进自主学习习惯形成。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一是借助图书馆馆藏资源,引导学生查阅关于曹冲其他故事如曹冲救叔等,拓展阅读面加深对人物形象理解。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画版《曹冲称象》视频,通过声画结合方式使抽象文本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称象过程。三是设计情境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用现代思维解决如何称象问题,鼓励创新思考;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天平实验模拟称象原理,加深对物理现象理解;还可以联系数学学科,引导学生计算大象重量实现学科融合。教师还要结合科学常识介绍大象生活习性,拓展知识面;并邀请家长参与,协助孩子收集关于大象图片、资料,制作主题手抄报增强亲子互动。这种多元资源整合教学模式,不光使课堂生动活泼,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综合育人目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持续提升
创新评价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传统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实际水平与进步情况。“双减”背景下评价应从唯分数论转向多元综合评价,注重过程性与发展性,关注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多方面表现。评价主体需实现多元化,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面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机制,鼓励家长适度参与形成多方协同格局;评价内容应超越知识层面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语言运用、审美体验等方面。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除传统测试外可以采用作品展示、现场表达等形式,真实反映学习成果。值得注意,评价反馈需及时有效,帮助学生认识优势,明确努力方向;与此同时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习历程,关注进步变化,从纵向角度考察成长轨迹。这种多元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评价促进学习目标。
以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评价为例,教师应当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习效果。课前阅读评价环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交预习笔记,记录对文章初步理解与问题,教师给予简要反馈肯定积极预习行为。课堂参与评价方面设计多层次评价表包括朗读表现、问题思考等维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围绕文章对北京春节习俗描写,组织学生开展家乡节日风俗调查活动并提交调查报告,教师、同学共同评议,关注资料搜集能力与文字表达水平。教师还要结合作者老舍独特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模仿创作短文《我眼中春节》,通过作品征集展示形式,评价写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并开展春节文化知识竞赛,以游戏方式检测阅读理解效果。这种多元立体评价模式,既关注知识掌握程度,又重视能力培养过程,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真正实现评价育人功能,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结论:“双减”政策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契机,教师应把握机遇从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变革。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内驱力;整合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创新评价机制引导全面发展。这三方面举措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形成完整教学体系。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学习体验,关注个体差异培养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目标。唯有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才能在“双减”背景下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小娟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J]. 小学生 ( 上旬刊 ), 2024(6).
[2] 杨璐 .”双减”视域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2025.
[3] 杨军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J]. 炫动漫 ,2023(14):016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