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工地技术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

朱方柱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2

摘要:本文探讨了智慧工地技术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先进技术,智慧工地系统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了起重机械的维保质量、人员安全意识和监管效率,并引入了智能化技术以增强安全性和运行效率,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智慧工地技术;安全管理;起重机械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起重机械在施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其安全管理也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存在信息滞后、监管不力、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施工的安全需求。在此背景下,智慧工地技术应运而生。智慧工地技术旨在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提升工地的施工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1、智慧工地系统应用技术及优势

智慧工地系统是一种融合IoT、大数据、云计算、AI及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管理系统,旨在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提升工地的施工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这些技术相互协同,为建筑业施工提供了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管理解决方案,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智慧工地系统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显著提高了施工现场的信息透明度和管理精度。使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现场数据,通过云计算平台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使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施工进度、设备状态和人员分布等情况。全面的数据覆盖和精准的实时监控,有助于快速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延误和错误。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噪声、粉尘、废水等环境指标,确保施工活动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

2、智慧工地系统架构

智慧工地系统架构可以分为4个主要层次,包括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综合层B。基础层是整个智慧工地系统的底层支撑,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应用IoT技术,通过部署在施工现场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采集各类数据,如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人员位置等。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建立施工项目的三维模型,提供详细的工程信息,支持后续的智能分析和管理决策。数据层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3个模块。数据交换模块负责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存储和管理大量施工数据;数据分析模块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和分析存储的数据。应用层是智慧工地系统的具体应用实现,包括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物料管理等,通过对数据层提供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应用实现施工现场各方面的精细化管理[2]。

3、智慧工地技术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3.1维保提质,确保设备健康运行

建立健全的起重机械维保制度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通过制定详细的维保计划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解决设备“带病运行”和“以修代保”的难题。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详细的《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管理办法》和《维护保养管理通则》,明确维保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操作流程。这些文件应涵盖设备检查、零部件更换、润滑保养、系统调试等各个方面,确保维保工作有章可循。

其次,严格的资质核查机制是保证维保质量的关键。管理部门应从维保单位的资质、人员证书、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逐一核查,确保其具备提供高质量维保服务的能力。通过筛选和认证,最终确定一批合规的维保单位,供起重机械使用单位选择。这不仅规范了维保市场,还增强了企业选择维保服务的信心,确保设备得到专业、及时的维护。此外,定期的监督检查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维保单位的工作进行抽查和评估,确保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3.2培训升级,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针对当前操作人员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线下培训可以集中在起重机械使用较为频繁的园区进行,方便作业人员参与。同时,开发专门的培训小程序,使作业人员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在线学习。这种混合式培训模式不仅提高了培训的覆盖面和参与度,还使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培训内容应涵盖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知识、应急处理技能等方面。此外,短视频和事故案例警示片也是有效的培训工具,可以直观地展示违规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作业人员需通过在线测试才能获得安全培训证明,这种方式不仅简单高效,还能保证每位操作人员都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持续的培训和考核,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为安全生产筑牢第一道防线。

3.3监管创新,筑牢安全防线

有效的监管是保障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针对设备遥控器被随意使用的问题,应设立专人专管制度,要求凭证领取、按时归位,并明确使用者的责任。这种简单的制度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降低安全风险。此外,针对设备部件坠落风险,应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系统数据排查也是监管创新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全市所有停用设备进行逐一排查,可以发现“假停真用”的违规行为,并依法进行查处。这种严格的监管措施不仅规范了设备的使用,还对违规行为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通过这些创新监管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起重机械的安全风险,确保特种设备的平稳运行。这些措施不仅简单实用,而且易于推广,为全国起重机械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4智能升级,提升安全与效率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针对大型塔吊、履带吊、施工电梯等关键设备的安全隐患,应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例如,通过“刷证启动”功能,可以确保只有具备资质的操作人员才能启动设备,从而杜绝无证作业的风险。AI摄像头的应用是另一个重要的智能化措施。通过实时监控设备作业区域,可以及时发现人员闯入危险区域的情况,并发出声光报警。这种技术不仅消除了视野盲区的安全隐患,还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此外,智能化设备还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每次设备启动、每次吊装作业都会被记录和分析,一旦出现异常操作,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将数据同步到监管平台。这种实时监控和智能报警功能,使监管方能够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快速响应和处理潜在问题。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起重机械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智能设备不仅是施工企业的“安全卫士”,也是监管方的“智慧帮手”。未来,随着更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起重机械将进入“智慧时代”,助力建筑行业安全高效发展[3]。

结束语

智慧工地技术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建筑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建立健全的维保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创新监管措施以及引入智能化技术,智慧工地系统有效提升了起重机械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维保制度的完善确保了设备的健康运行;培训升级增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监管创新筑牢了安全防线;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房博.智慧工地技术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4,(07):31-33.

[2]黄晖明.建筑起重机械运用智慧工地技术的探讨[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第28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澳门建筑安全协会;,2023:1.

[3]姜宏明.智慧工地技术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3,(0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