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传统文化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厚实
吉子阿呷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城北镇沐恩邸第二中心小学 四川 616150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思想智慧与道德观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能够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培养民族精神。面对当前学生浅层次学习问题,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语文教学实践,有助于构建厚实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围绕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路径进行探讨,旨在挖掘两者融合价值,增强语文教学实效性,提升课堂文化底蕴,为学生打下坚实文化根基。
一、传承经典智慧,丰富语文内涵
中华传统经典蕴含深厚智慧,承载民族精神血脉,将其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能够让学生感悟古人睿智思想,体会文化底蕴。教师应当通过诵读经典篇目,引导学生感受文字魅力,领悟其中蕴含哲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如《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著作,包含丰富人生智慧,启迪学生思考;《诗经》《楚辞》等古代诗歌,展现古人情感世界滋养学生心灵;唐诗宋词元曲,描绘多彩生活画面,引发审美共鸣。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取适宜篇目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背诵经典名篇,感受文字韵律培养语感。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古代文化鲜活呈现于课堂,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受。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比赛、国学讲坛等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经典魅力提升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还应注重挖掘经典文本背后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文本产生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从而更深入理解文本意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文本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古人智慧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现代价值,使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内化为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如学习《爱莲说》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出“淤泥而不染”品格,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高尚品质;学习《岳阳楼记》时,引导学生领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意识。
二、挖掘文化精髓,提升课堂效能
挖掘文化精髓,提升课堂效能中,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众多传统智慧,教师应深入探究文本背后文化内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古人智慧。传统文化精髓包含人际关系处理智慧、自然认知态度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等,教师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体验古人思维方式,感受中华文明独特魅力。教学中可采用多元策略,如创设情境复原历史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组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心理;开展探究活动发现文化价值;进行拓展阅读拓宽文化视野。这些教学策略能够让文本焕发生命力,使学生主动探寻文化密码,形成文化认同感,提升语文学习兴趣与效能,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浓厚,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以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挖掘文本蕴含聪明才智与科学思维文化精髓。课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历史背景,认识曹操、曹冲等历史人物,感受东汉末年社会风貌。教学伊始,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称量一头大象重量?”激发学生思考兴趣。随后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化身三国时期小朋友,面对这一难题会如何解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思维。接着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体会曹冲“以船载象记水痕;卸象载石记水痕;称石知象”独特解题思路,感悟古人聪明才智。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表演这一称象过程,让抽象概念具体化,加深理解。课堂延伸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讨曹冲称象启示,感悟实事求是、转换思路、间接测量科学方法,并鼓励学生收集民间其他智慧故事,如草船借箭鹬蚌相争等,拓展传统文化视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合古今元素,拓展学习视野
融合古今元素,拓展学习视野要求教师打破时空界限,建立古今文化对话,帮助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感悟传统智慧现代价值。语文课堂应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桥梁,引导学生透过古代文本看见当代生活,思考传统思想对解决现实问题启示。教师应当采用比较阅读方法,让学生对比古今类似主题文本,发现文化传承脉络;可设计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可组织古今融合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现代转化路径。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古代场景;通过微视频制作,让学生用现代表达方式诠释古代故事。这种古今融合教学策略,既尊重传统文化根基又关注现代社会发展,使学生形成历史纵深感与时代责任感,培养跨时空思考能力与文化创新意识,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四年级《西门豹治邺》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融合古今元素,拓展学生视野。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应当展示古代迷信祭祀图片与现代伪科学现象对比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古今社会中迷信现象有何共同点?如何用科学态度对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本解读环节,通过朗读体验西门豹机智勇敢,讲解历史背景,理解河伯娶妻迷信本质与危害。教师应当组织西门豹审巫婆情境剧表演,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场景,感受西门豹智慧与胆识。随后设计古今融合探究任务:“如果西门豹生活在现代社会,面对一些伪科学现象,他会采取什么行动?”引导学生将古代人物思想智慧与现代社会问题结合思考。教学延伸环节,教师应当组织古今反迷信英雄榜调查活动,收集古今反对迷信、崇尚科学人物事迹;创建科学实验室,通过简单实验揭示自然现象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课程最后鼓励学生撰写给西门豹先生一封信,表达对传统智慧敬意,并思考现
代社会如何弘扬科学精神。
结论: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现实需求。本文从传承经典智慧、挖掘文化精髓、融合古今元素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具体策略,旨在构建富有文化底蕴语文课堂。实践表明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未来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加厚实文化光彩。
参考文献
[1] 马玉霞 . 小学语文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探究 [J]. 炫动漫 ,2024(10):0245-0247.
[2] 黄兰兰. 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 中华活页文选(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 2025(2).
[3] 朱秋锦 .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八).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