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赵璇

胶州市第四中学 266300

引言: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人文素养关键阶段,肩负培育学生理性思维责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既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是现代公民必备基本能力。文章聚焦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究了如何通过系统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逻辑表达水平,实现读写融通,从而构建完整思维体系,促进学生成为具备理性思考能力现代人。

一、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批判性思维素养提升路径

教师应注重设计层次递进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文本解构分析,帮助学生识别文章结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促进多元视角解读,鼓励从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社会环境等多维度理解文本。开展比较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作品中观点异同,辨析作者思想倾向,培养认知反思习惯让学生自觉审视阅读过程,调整认知策略。构建开放式评价体系,关注思维深度而非标准答案,激励学生大胆提出独特见解,创设讨论环境让不同观点碰撞,培养学生包容多元思想品质。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如下思辨阅读路径: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为何选择夜晚荷塘作为描写对象、月色烘托下荷塘意象承载何种情感寄托、文中抒情与景物描写如何交织呈现等问题,启发学生超越表层欣赏;然后指导学生解构文本结构,分析游—望—想—悟叙事层次,理解作品空间转换与情感递进关系;继而引导学生从作者生平背景出发,联系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处境,解读文中薄雾意象暗含沉郁情绪;组织学生比较《荷塘月色》与《小石潭记》景物描写异同,探讨不同时代文人审美取向差异;开展朱自清笔下荷塘与你心中荷塘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感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多维解读,学生得以跳出单一鉴赏模式,建构对文本更丰富理解。

二、思辨性表达技能训练策略,逻辑性论述能力构建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演绎、类比等基本论证模式,理解各种论证方法适用场景与局限性。可采用论证结构还原练习,让学生分析范文论证框架;通过论证模板填充,熟悉不同论证结构。比如学习归纳论证时,训练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提炼普遍规律,注意样本代表性问题;学习演绎论证时关注大前提可靠性与推理过程严密性。逻辑思维训练应贯穿表达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辨识与避免常见逻辑谬误,如循环论证、稻草人谬误以及权威崇拜等。可设计逻辑谬误识别练习,让学生发现论证漏洞;组织逻辑修复活动,引导学生改进有缺陷论证。如分析时政评论文章,识别其中可能存在概念模糊、以偏概全问题,培养学生严谨思维习惯。

概念澄清能力培养关乎表达精确性,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核心概念界定,避免模糊表达导致理解偏差。可采用概念解析训练,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内涵与外延;通过概念地图绘制,厘清相关概念间关系。如讨论公平议题时引导学生区分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明确讨论范围,避免概念滑移现象。反驳技巧训练有助培养辩证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寻找对立观点弱点,建构有力反驳论证。可采用四步反驳法——准确呈现对方观点、找出关键弱点、提出反例或质疑、建立更合理解释。组织辩论练习,让学生轮流支持与反对同一观点,培养多维思考能力。如讨论网络实名制话题,引导学生分析各方论据可靠性,寻找论证盲点。修辞策略运用能增强表达说服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目标,恰当选用类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论证效果。可通过修辞效果分析,评估不同修辞手法作用;设计修辞替换练习,体验修辞变化带来表达差异。如分析名家散文修辞特点,探讨如何借鉴其精妙表达,提升自身语言表现力。

三、思辨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综合性语文素养发展途径

教师需要营造对话式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思想交流,通过续写、改写以及批注等方式表达自我见解;推行项目化学习策略,设计跨学科主题任务,引导学生经历从阅读到调查再到写作完整过程;实施情境化教学,创设与现实生活或社会议题关联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建立思维档案袋评价机制,收集学生阅读笔记、写作修改稿以及反思日记等材料,记录思维发展轨迹;利用数字化资源,拓展阅读写作空间,构建班级阅读写作社区;强化思维训练,关注阅读写作过程中概念辨析、论证评估、观点建构等关键环节。

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设计读写结合活动如下:引导学生聚焦封建家庭悲剧根源、人物性格成因、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关系等核心问题,深入解读剧本;然后开展角色换位思考,邀请学生以剧中人物身份撰写内心独白,如以鲁侍萍视角记录三十年沉浮,或以周冲角度表达青年一代反抗意识;继而组织现代家庭伦理辩论,让学生基于文本阅读,结合现实观察,探讨家庭关系代际变迁;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民国时期社会阶层专题研究,阅读相关史料,分析剧中人物命运与社会背景关联,撰写研究小论文;设计《雷雨》现代改编创作项目,鼓励学生将剧情转换至当代语境,思考现代社会中人物命运可能走向,创作改编剧本或小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通过系统设计教学策略,实现从单一技能训练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应注重多元解读、批判质疑,思辨性表达能力训练应强化逻辑思维、概念澄清,读写结合教学则应创设真实情境、促进知识迁移。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思维引导者,创设开放包容讨论环境,尊重学生独立见解。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思辨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以及思辨能力培养与学科融合路径,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全面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玉萍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J]. 考试周刊 ,2021(83):46-48.

[2] 谢慧娟 . 高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教学策略研究 [D]. 浙江 : 杭州师范大学 ,2022.

[3] 吴思其 .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D]. 四川 : 西华师范大学 ,2023.